调查显示,5岁至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3%。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的孩子出问题?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希望下面这组报道能给读者以启示。
不少家长感叹:“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虽然差点,但快乐、轻松,不像现在的孩子压力这么大。”其实,家长们看到的只是孩子学业上的压力,并没有深层次地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理专家提醒,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是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儿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孩子心理障碍事出有因,心理专家和社会学家分析,儿童心理障碍多由以下因素造成:
一、父母下岗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怕人知道,惴惴不安、严重自卑。经济状况的突变,由生活波及到孩子心理,给孩子带来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情绪。
二、儿童每天花在电脑、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过度沉溺于恐怖片、武侠片、电脑游戏甚至色情片,可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不切实际地妄想,还可导致一些明显的个性缺陷,如暴躁、嫉妒、任性和狭隘等。严重者可能产生幻觉,精神异常.
三、父母离异率增加也是导致孩子精神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
四、家长对儿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使儿童身心负担过重,产生厌烦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
如何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有关专家给家长开出五剂“药方”。
第一剂: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要想方设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压力从何来,并帮助孩子加以克服。必要时,专门抽出时间与孩子面对面交谈,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二剂: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孩子养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争吵不休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孩子性情暴躁、行为放纵、自私。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家庭成为孩子生活的乐园。
第三剂: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讲究礼貌,助人为乐,热爱集体。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孩子才会很好地加以效仿。同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使孩子劳逸结合,保证身心健康。四种不良关系需警惕专家倡议“温暖理解”亲子氛围
第四剂: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广泛发展兴趣爱好、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如果所学的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孩子就不会觉得是负担、是压力了。
第五剂: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言行,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增加勇气、胆量和鉴别力,增强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
四种不良亲子关系需要引起家长警惕。
一、溺爱型。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凡事由父母亲代劳。其后果是,孩子长大后没有生活自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专家建议:不要把孩子的一切都代劳了,应该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行为和意识。
二、冷漠型。对孩子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致使孩子逐渐远离对父母的情感依恋。
专家建议:孩子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是1岁-3岁,因此应加强双方的语言沟通以及动作爱抚等,以增强相互的情感交流。
三、严厉型。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否则将予以严厉惩罚。
专家建议:过分严厉地惩罚孩子,会造成孩子心理恐惧,甚至心理畸变,会出现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表现。
四、过度干涉型。害怕孩子犯错,父母总依照自己的经验去约束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专家建议: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家长不能光讲道理,而要鼓励孩子。
研究证实,儿童与父母早年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其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儿童在幼年期不能与父母形成亲密的关系,其长大后很难与他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从而产生人格发展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成为抑郁症、恐怖症和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心理医生呼吁,父母应与孩子创造出朋友式氛围,建立起“温暖理解型”的亲子关系。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