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案真相大白,但死亡危机尚未消除....... 历时106天,胡鑫宇失踪之谜终于尘埃落定。2月2日上午10点,由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直播发布事件的最终结论:胡鑫宇系自杀身亡。 支撑这个结论的证据繁杂翔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胡鑫宇遗体发现地就是原始第一现场。 2、 胡鑫宇遗体脚尖朝下,器官无缺失,体内未测出致命或致幻药物成分。 3、 胡鑫宇遗留的录音笔内容系死者临终前录制,未经合成、剪辑。 4、 胡鑫宇早有自杀倾向。 胡鑫宇,这个父母家人眼中的美好少年,悄没声息的消失在旧历年金秋,却在新历年的早春以如此惨烈的样貌回归大众视野。“他到底去哪了?”曾经是人们心头的迷雾,如今云开雾散,谜底却并不新奇:这又是一起因心理危机导致的青少年自杀事件。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与“青少年自杀”相关的词条,结果居然多达上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研究数据表明,青少年的自杀率要比成人高出近3倍,且大约60%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是与抑郁症有关。《生命时报》等诸多媒体报道,“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这样的调查结果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扼腕惋惜。 正值青春的偏偏少年郎,因何动辄走上绝路呢?这是因为他们处于人生敏感阶段: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这快速的成长,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的孩子,他们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对外界的改变和个人发展显示出前所有未有的关注和思考;他们又处于孩童与成人临界的尴尬地带,渴望被人理解与人倾诉同时又拒绝他人的关注和倾听。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们需要解决的心理冲突,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孩子们的心理危机。 那么我们如何保护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这得从改善孩子们的生态环境谈起。 第一个维度:家庭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帮助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家是每个人的来处与归宿,对于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虽然他们看上去似乎总是对自己的家庭充满挑剔,好像时刻准备出走逃离。但是作为孩子们的家人,尤其是是爸爸妈妈,我们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家小孩正在以叛逆的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他长大了。 没错,如果青春期是人生的一枚硬币,那么一面是叛逆另一面就是成长。作为父母,要看见孩子而不仅仅是看到孩子,要接纳孩子而不仅仅是要求孩子;要温柔而坚定的陪伴孩子而不仅仅是强势而强硬的指挥孩子。 我的来访者王姐也有个15岁念高一的儿子,她带孩子来求助的原因就是孩子升入高一以后忽然变得“不顺男不顺北”,和王姐各种“怼”,更糟糕的是儿子的学习成绩较初中阶段大幅下降。王姐越着急管他,他越不听,王姐说的多了,儿子居然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更差了! 这种情况下,单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再给孩子压力,会加重孩子对学习的排斥,性格外向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易怒暴躁,性格内向的孩子很可能感到抑郁焦虑,甚至产生自伤自杀,犹如胡鑫宇一般走上不归路。 怎么办呢?这也是王姐急于解决的难题。 经过跟母子两进一步的咨询,我和王姐一起制定了今后与孩子相处的8字策略:闭嘴、接纳、陪伴、欣赏。 具体来讲,王姐要做到以下几点:从此不再指出儿子的问题也不再给孩子提出整改方案;尝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比如自己可能真的是个不太懂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接纳孩子的平凡;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吃喝玩乐,而不再盯着他学习;从肯定孩子开始,学习发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并且向孩子表达真诚的欣赏。 对于这个策略,王姐是不相信的,一方面她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些,这小孩儿一身臭毛病简直罄竹难书,哪能装看不见还去找优点呢!另一方面,她不相信这么做能“救活“这个顽劣的小孩儿,雷霆手段都不行,何况是软哒哒的8个字儿呢! 在我的鼓励之下,将信将疑的王姐开始尝试改变与儿子的相处模式。 结果当然是喜人的!1个月以后,王姐看到了母子关系的改善,2个月以后,王姐看到了孩子期中成绩大幅提升了,第三个月,王姐主动问我,老师,你这几招真灵,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接下来,当然是改善家庭中的情绪氛围,比如夫妻间和谐、亲子间亲昵。整个家庭生态环境的改善必然能帮助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个维度:班级 老师的积极关注,同伴的友好互动,让青少年体会到人间温情。 成年人有自己的圈子,青春期的孩子们也有属于他们的江湖。 埃里克森在人格八段论中指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心理冲突,他们需要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因此这个阶段,孩子们会有自己的小团体,他们的伙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班级成为孩子们进入成人世界的模拟小社会。 一个高功能的班级,是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其一是老师对每个孩子的积极关注,其二是同学之间的友好互动。 老师的积极关注,可以安抚青春期孩子偶尔的自卑,当他们感到被权威关注的时候,他们会感到自己被认可,被尊重,他们会在心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他们会觉得:嗯,还行,老师都关注到我了,我还不错的!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更自信,更有价值感,更愿意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同学间的友好互动,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归属感,荣誉感。 第三个维度:学校 学校是这样的场所,它不但保障孩子们完成学习活动,更培养他们的精神成长。包容接纳,继往开来,兼容并济的校园氛围有助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形成大格局、养成好习气,有格局有情怀的孩子,大多拥有更强的内心力量,他们有能力也愿意应对生活的艰难。 第四个维度:社会 不得不承认,青春期孩子的焦虑,究根溯源,来自社会层面广泛存在的焦虑。 人类社会活动中被不断物化的生活欲望,使内卷无处不在,这像是悬在每个成年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爸爸妈妈们无处安放各自的焦虑,当学校和老师无法缓解各自的压力,他们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更加严苛。而这些加诸于青少年的严苛要求,往往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降低生活物欲,合理释放紧张,回归生命初心,这是整个社会为改善孩子们的生态环境必须努力做到的。 写在最后 扑朔迷离的胡鑫宇走失案已经真相大白,但对于青少年而言,自杀危机尚未解除。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孩子们是人类的未来,他们生活在立体的多维的鲜活的时空中,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成年人的义务,我们责无旁代。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