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傍晚,我带儿子到楼下小广场散步。
很快,他就找到两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看起来比他大个三两岁的男孩。
三个小伙伴一起玩踢球,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却非常开心。
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其中一个男孩说不玩了,要回家练琴。
儿子和另一个小伙伴都挽留他,希望那个男孩能再多玩一会。
要离开的小男孩也恋恋不舍,但只犹豫了3秒后,就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们明天还约晚上7点踢球吧,今天的练琴时间到了,我得回家了!”。
我和另一个男孩的妈妈站原地,望着那个小男孩的身影,她突然感慨到:“看看别人家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我在她眼中看到了羡慕的神情,拥有一个自律的孩子,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事啊!
可现实正好相反,每次鸡飞狗跳的家庭大战中,矛盾的焦点就是那个不自律、爱贪玩、狂拖延的孩子。
之前就有粉丝留言:
“我家娃都十岁了,写个作业还要我在一旁监督。
每天起床、早饭、上学、洗澡、睡觉,每个环节都要不停催促。
无论什么事,都得老母亲在背后盯着,稍不留神,孩子就打游戏、玩手机去了。
我多希望孩子放学回家就能主动写作业,即便手机放在身边也不会迷恋,不用陪读和怒吼就能自觉看书。”
01
自律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会调研发现:一个孩子是否自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成绩和被热门院校录取的概率。
我们看到有地铁里背单词的娃,有凌晨六点跑步锻炼的娃,有为钢琴考级通宵达旦练习的娃,也有假期自觉把行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的娃。
学习、运动、特长,每一项都被娃自己安排得井井有序。
如果哪天偷了懒没完成,就会感到惶惶不安。
自律的孩子更知道如何规划手头的事情,把它们一一统筹安排好。
有教育学家指出:当下越自律的孩子,发展空间就越大,未来也会越自由。
02
一个自律孩子的养成,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背后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家庭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我给你举个例子。
去欧洲国家旅游时,我们看到什么是高素质:司机见到行人穿越马路,远远地就踩下刹车等候行人通过。
而在国内,很多人司机是不知道礼让行人的。
你开车闯红灯,会被扣6分罚200,两次你就得重新学习科目一了。
你无视“不得入内”的警示牌擅自进入,会被保安拦住去向。
他你在电影院里谈笑风生,马上会有工作人员出来制止。
不管你是否愿意,明令的条条框框会逼你遵守规则,不得越界。
那久而久之,在法律和制度约束之下,“遵规守纪”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因为习惯被固化了。
孩子也是一样的,只有让他先接受他律,自律才有会逐步建立起来。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这话一点也没错!
03
在自律的孩子养成方面,聪明的家长都懂得“抓大放小”。
那什么是“抓大放小”呢?用哲学的话叫“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我跟孩子相处的很多场景,是看他有什么需求,若没有大的原则问题,就会满足她。
这个原则该如何把握呢?
我个人的做法是,但凡助于他养成好习惯的就支持,反之亦然。
比如很多家长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手机要不要给孩子,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
如果他用手机查资料,帮他养成了主动解决困难的好习惯,你就该支持。
如果他用手机上网打游戏,养成了毫无节制的坏习惯时,你不支持他就好了。
再比如我带孩子去上钢琴课,第一节试听课的时候,老师说:“这位家长,你要不要进来陪孩子一起上课?”
我说,“不需要。”
这时候,老师又说,“很多家长是有这个需求的。我希望您留下来的原因,是家长接受能力比孩子好,孩子有不懂的,回去还能问家长。”
于是我对老师说,“如果是这个原因,我更不能待在里面了。
一是我希望孩子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不想她因我坐在这里就装作很认真的样子;二是遇到困难,我不希望她总依赖家长这根拐棍。”
写在最后:
我们父母要管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做好“抓大放小”后我真的没以前那么多焦虑了。
所以,审视哪些事对孩子习惯养成好,哪些事情对你和孩子来说都重要,重要的抓好,其余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晴APP主任咨询师 暮夏
作者:乐天心晴APP北京咨询师 暮夏
配图:乐天心晴APP 小晴
编辑:乐天心晴APP 小乐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