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疫情之前的几年,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和朋友一起出行,几家人来一趟半个月左右的旅程,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快乐,大人有大人的惬意。假期曾是每年最大的期盼。而如今,疫情阻碍了我们看世界的脚步。也有不少人感慨,“青春能有几年,而疫情占了三年”。
2020年2月,中科院院士陆林参与武汉各医院会诊并进行心理健康调研。经过调研,陆院士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全球增加了7000万的抑郁症患者,增加了9000万的焦虑,症患者,失眠的患者增加了好几个亿,这给我们全球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更糟糕的是,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出现了“恐阳心理”(过度害怕被传染为阳性的一种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在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的情况下,虽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却无法消除这种不安。
01. 你的“恐阳心理”从何而来?
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为生,外出常常会遇到未知危险。在人类长期自我完善过程中,“恐惧”作为一种潜在力量被植入人类的基因之中,帮助人类避免在危险关头不受伤害。这是人类骨子里自带“未知恐惧”基因。
我们经常听人说“恐惧来源于未知”,引起恐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把“怕患阳性”看得太过严重,认为患病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我们大可根据现在回忆过往,并设想未来,一定能激发我们面对未来的恐惧感。想象疫情当下,潜在周边的危险性被无限放大,我们就会异常担心“新冠阳性”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然,你的经历也是“恐阳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在这60天里,我们曾亲眼目睹了上海所经历的一切,这更像是蝗虫过后的麦田,一片狼藉,学校关闭、工厂停工、航班取消、股市停牌。陆院士称,“新冠肺炎对我们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要持续二十年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罹患恐惧症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并没有多大关联,人前乐观积极的人,私下可能饱受恐惧的折磨。所以,人人都可能成为恐惧吞噬的对象。而“恐阳心理”将最终演变为心理疾病,虽然身体看似康复,但心理创伤却难以被时间抚平。
02. “恐阳心理”会对我们造成了哪些影响?
“恐阳心理”反应在我们日常认知、情绪、行为、躯体上的状况会是这样的:
1、认知
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关注,尤其是对别人和自己是否已经戴口罩、是否咳嗽等行为或症状会特别在意。并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疫情”做了强关联,这常使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
2、情绪
面对“疫情”过度紧张,或产生不同程度地焦虑、恐惧,常常会担心疫情无法结束,局面无法控制;变得烦躁,易怒,尤其是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无力或是愤怒。
3、行为
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测量体温。平日里相互支持或其他社交活动明显减少,变得不修篇幅、生活懒散、寡言少语,做事变得冲动、莽撞,经常手足无措或坐立不安等。
4、躯体
比较容易出现轻微的胸闷、胸痛、气短、食欲下降、腹胀、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发抖、全身乏力,有些会出现头痛、心慌、心悸等;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甚至出现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体温升高等情况。
5、心理疾病
上海大部分地区经过60天的封闭,不仅很多人会出现了抑郁、焦虑、失眠的情况,疫情偷走了我们的社交空间,很多人被焦虑和抑郁所困扰,尤其是青少年、寡居的老人和产后妈妈。陆院士称,“有接近1/3的人隔离在家,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
写在最后:
由于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致使某些疾病迟迟得不到诊断和治疗,但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可观,它比我们糖尿病,高血压治疗效果都好。
但是我们普通的百姓对抑郁症不了解,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看,从而耽误了病情。所以我们乐天心晴平台有责任和义务去大力的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因为这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有任何心理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最后,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主任咨询师 暮夏
作者:乐天心理北京咨询师 暮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