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炒菜不加盐,便会食之无味,但如果加过量了,也会让人难以下咽。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一头驴,因为天天吃青草,吃腻味了。于是,它的主人便在青草里加了一点盐。
加了盐的青草很合驴子口味,于是,驴子告诉主人,每天只要吃盐,不吃青草了。结果,第二天,驴子只吃了一口盐,便齁到不行,重新开始吃草了。
这便是食盐效应,它告诉我们东西再好,也要适度、适时,人际交往、家人之间也要学会把握好度。一旦过度,则会勒的人喘不过气来。
1、不做无底线的“烂好人”
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被当做“坏人”,所以当面对别人的请求时,无论这个请求是否合理,很多人都学不会如何拒绝。
但不拒绝的直接后果便是让自己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对任何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最终只会给别人“好说话,好欺负,老实”的印象,甚至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尊重。
在《取悦症》一书中,作者将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无限度悦纳别人的症状称为取悦症。
身患取悦症的人,时刻以他人的心情为标尺,为了让他人开心,宁愿委屈自己,去帮助别人,这份“乐于助人”并非出于本心,甚至自己事后想起还会陷入无限的自责与怀疑中。
同时,当别人拒绝帮助自己时,也会默默质疑别人为什么不愿意帮助自己,怨恨、不满、压抑等情绪会随之而来。
所以,当好人也要把握好度,一旦超出了限度,其代价将远远大于回报。
2、对待爱人要爱而有度,无论何时不要放弃自我
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如果将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到感情、家庭上,放弃自我成长,最终的收获可能只是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没有底气的自己。
轰动一时的北大包丽自杀事件,因为男友“处女情结”及“精神折磨”,让包丽不忍其苦,最终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让人痛惜。
但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勉强一方而成全另一方的,而是互相成全,互相包容;真正相爱的人,也不忍对方为自己承受一点痛苦,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也会倾其所有去保护对方,哪舍得让对方再因自己多受一点委屈,更何况是献出生命。
当家庭中,有一个人不得不为了家庭做出一定的牺牲,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可以从此放弃成长。
比如说成为全职妈妈,有的妈妈从此以后生活黯然无光,每天在生活的琐碎中,逐渐失去自我,只会抱怨,夫妻关系也愈来愈紧张。
但有的妈妈,会趁机开出一朵花,成为育儿领域上专家,比如香蕉妈妈、大J小D等,她们虽然放弃了职场上的上升机会,但却在新的领域发光发彩,实现自我价值。
爱自己的另一半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先学会爱自己,不依附于对方,这样的爱才会更长久。
3、对待孩子要管教而不控制
加拿大有一位父亲,因为“连续13个小时强迫自己的女儿吃蔬菜”而被判入狱。
晚饭时,8岁女儿不喜欢吃自己盘子里的蔬菜,但是父亲却要求女儿必须吃完这些蔬菜才能离桌。
父亲的态度很强硬,即便女孩冻得发抖,并发起了低烧,在她吃完蔬菜之前也不许离开餐桌一步。
在对峙了13个小时后,女孩扛不住了,逼自己吃掉了不爱吃的蔬菜,但却剧烈地呕吐起来,父亲见此状才罢休,让女孩回去休息了。
但当这位父亲看到盘子里还有剩余的蔬菜时,告诉小女孩在明天睡醒后,要接着吃掉它们。
很多父母或许不会像案例中的这位父亲一样极端,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却是普遍现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个体,但是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和理想的延续,满足自己尊严与面子的附属品。
忽视孩子的独特性,以“为你好”为借口,帮孩子安排假期生活、选大学专业、选工作,甚至孩子的感情与婚姻生活也会大加干涉。
过度控制孩子,会培养出没有主见,总是忽视自己取悦别人的低成就感孩子。与其打着“爱”的名号控制孩子,不如学着放手,让孩子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首席咨询师 李箐
作者:李江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