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我发现父辈一代人都很勤奋,他们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似乎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儿。
但奇怪的是,即便他们起早贪黑地干活,家里却远不如有些所谓的“懒汉”家里富裕。
工作后,我发现很多人忙忙碌碌,每天都加班到很晚,甚至周末都在加班中度过,但无论是工资还是职位晋升,似乎永远都在原地踏步。
长期的疲劳,又不断消耗着人的积极性,让人陷入焦虑不安之中。
“越努力,越幸运”很多时候并不会显灵,相反,“越勤奋,越平庸”则是很多人所陷入的困境。
对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懒蚂蚁效应”或许可以给出大家答案。
“懒蚂蚁效应”是通过北海道大学做的一个实验而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将30只蚂蚁聚集在了一起。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蚁群中有80%的蚂蚁在忙着搬运食物,每时每刻都很忙碌;剩余的那部分少数的蚂蚁,看起来像是一群“懒汉”,每天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为了方便区分这两群蚂蚁,研究人员在这20%的少数的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将它们命名为“懒蚂蚁”。同时,所有蚂蚁的食物来源都被断绝了。
失去食物来源的蚂蚁们,表现各不相同。一直勤劳搬运食物的蚂蚁,真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反而是之前被研究人员称作“懒蚂蚁”的蚂蚁,临危不乱,带领着蚁群向新的食物来源前进。
“懒蚂蚁”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目之所见的懒并不是真正的懒,它们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无所事事,但实际上,它们把时间用在了不断地思考和侦查上。
就像企业里面,总会有看起来像是每天很闲的领导,但他们却是在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他们要思考公司的下一步规划,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从“懒蚂蚁”效应中,我们可以学到战术上的勤奋不重要,重要的是战略上的勤奋,也就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深度思考。
1、留足空白时间
艺术创作中,有一种表现手法是留白,通过留有相应的空白空间,使作品更有艺术表现力,而观赏者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和再思考,从而获得更深的感悟。
心理学上的“留白效应”,便是因此而来。其实,其实,我们的生活也需要留白。
睁眼上班,半夜下班,是很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毫无喘息时间的安排,会让人产生碌碌无为,看不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徒增迷茫感。
没有思考的人,就像是行尸走肉。而预留了空白时间的人,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思考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可以从跑步、做瑜伽、健走等运动开始,感受自己的身体,进行自我觉察。
2、学会复盘
复盘在最开始是用在围棋上,棋手每次在下完一盘棋后,都会对上一盘棋进行重演,以此来检查自己在上一盘棋中的错误与进步。
复盘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它是自我成长、自我思考的必经步骤,一个人如果只会埋头往前走,不总结过去的得失与成败,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很多人都在复盘,但复盘并非是简单的罗列问题或者是自嗨,而是有章法可循。
在复盘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将自己现阶段完成的情况罗列出来,分析自己完成或者是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总结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经验。
整个过程中,牵扯到对过程的叙述,对自我的分析,能够很好认识自我,从而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3、做好时间管理
每个人都有24个小时,但在相同的时间长度里,生命的浓度却不一样,原因是有的人善于利用时间。
做好时间管理,是每个现代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在《五种时间》一书中,作者王潇将时间分为了五种: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
这五种时间分别对应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提高核心竞争力、健康活力、体验世界和心流,在对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分类后,便可以将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里去,通过不同的时间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
比如,在生存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清单法”来管理时间;在赚钱时间内,可以通过“四象限法”来管理时间。
这五种时间并非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可以互相叠加,成为一个花园模型,我们最终则会因为自己对于时间的不同选择而成为不同的人。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首席咨询师 李箐
作者:李江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