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难感受到幸福。
在童年时,一块糖、一张五颜六色的纸就能让我们开心一整天,但如今糖果零食随意选,却不能填补我们空虚的内心;青少年时,能玩上一局电子游戏可以物资物质日渐充裕,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为什么幸福却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心理学将幸福定义为“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会因我们对生活的态度的转变而发生变化。若是进一步的阐述,幸福感的产生应当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快乐情绪升华后的产物,它的产生也要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就像我们在饥饿时,温饱得到满足就会自然产生幸福感;当身体处在舒适温暖的环境中,也会产生愉悦的情绪……
幸福感虽然是主观能动性的反映,但却与客观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毕竟幸福感不能脱离环境而凭空产生。心理学认为幸福感共有四种来源渠道,即安全感、舒适感、生活环境以及对比满足。
安全感是首要也是最为复杂的来源,其中又可细分为情感、身体、社会关系、法律等不同类型,想要使个体能够产生安全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法律机制,还要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健全的身体以及良好的社交体系,如果有一项或数项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个体幸福感就会持续下降。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患病精神萎靡时情绪是活跃还是低沉?当你生活拮据时是否高兴得起来?固然这些都可以通过主观情绪去调节,但若是长期处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个体的心理不免会消沉抑郁下去。
舒适感包含两类:精神舒适以及身体舒适。当我们的身体处在疲劳、困倦或是干燥、瘙痒的状态下,想必心情也不会舒畅。同理,个体情绪若是长期为忧虑、烦躁、抑郁等氛围笼罩,幸福感也是无从谈起。
生活环境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人习惯江南水乡,若是将他调往北方长时间工作,会使得身心疲惫;有的人向往都市繁华,自然耐不住乡村的清冷孤寂,各种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会直接降低幸福感。
对比满足是幸福感最为直接的来源,很多对生活的埋怨或是感恩都是在对比中产生。例如,有的人在经历重大变故后彻悟人生,学会珍惜生活,幸福感呈直线飙升;有的人在体验了都市的繁华后就再也找不回初心,过不惯以往的平淡生活。就如同卡耐基说的那样“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须知,别人可以供给我们物质,但不能代替我们去生活。与其跟别人盲目比较,迷失在无尽的攀比中,不如回归生活,找寻自己的定位,追寻各自的幸福生活。
01、睡眠、饮食以及锻炼
漫漫寒冬,谁不想赖个床,多贪点温暖?睡到自然醒会让身体恢复到最完美的状态,幸福感也会随身心的愉悦而提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熬夜、蒙头大睡的习惯,不规律的作息只会越睡越累;而蒙入被子中则不能为大脑供养充足的氧气,睡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满满的幸福感,早起时一顿热腾腾的早餐会让心头一暖,丰盛的午餐、精致的晚餐可以慰劳疲惫的身体与心灵,而有时追剧吃零食更能让幸福爆棚。当然,饮食要与运动相结合,不能暴饮暴食,正餐之后要有散步或休闲运动,早上也可以尝试晨跑。保持一个规律的生活,让自己安全感满满,你就能收获成倍的快乐。
02、学会微笑
生活的琐碎会消耗我们的精力与耐心,有时保持微笑能扭转情绪,让我们重拾好心情。学会微笑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这也是一段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如果你能和身边的同事打成一片,就不会觉得工作苦闷。学会微笑的人会有个好心态,不会因为失败或挫折而放弃,不会因他人的误解而委屈,他们能发现生活中种种的美好,也能包容理解别人的不易。学会微笑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满足,唯有知足才能常乐,若是心底有阳光,人间处处是春天。
写在最后:
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富足,精神的丰盈。正如《论语》所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内心满足的人能从外界的种种事物中汲取乐观的元素,无论生活是晴空万里还是狂风暴雨,都不能压倒他的快乐。幸福感爆棚的人生活永远都是多姿多彩,所以,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就去用心感受生活,努力提升幸福感吧!上海乐天心理也祝愿您每天如新,生活常乐。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首席咨询师 李箐
作者:汪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