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童年时期你和母亲相处关系的模式,不仅会影响今后个体自我以及他人的认知,还会深刻影响着个体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择偶时多多少少会将自己的母亲当作一个参照,姐弟恋更是屡见不鲜,女朋友比自己大上四五岁都是非常稀松平常事情。实际上,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寻求伴侣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能够取代母亲角色的过程,恋爱/婚姻模式就是童年时期与亲关系的隐映射。
儿童从出生到有意识,接触到最早的环境就是家庭,在儿童认知、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也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细腻的母亲总是能够发现孩子的内心需求,她们总是能够给到孩子十足的关爱。在整个养育过程中,母亲的关心与给予度又会和孩子建立其不同的依恋类型。
在心理学上普遍认为依恋是(三岁前)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建立的一种最初社会联结,它不仅是儿童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并且这种社会联结还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交往倾向和行为。
依恋关系的类型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情景研究法,将婴儿的依恋类型主要分为安全依恋型、回避依恋型、矛盾依恋型。三种依恋关系类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安全依恋型:通过研究发现,此种类型的孩子和母亲首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时,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他们非常迫切想要探究周围新鲜的事物;当母亲短暂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依恋,但整体情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能够做到独立玩耍,大胆探索周围的世界;当母亲再次他们会兴奋拥抱母亲,很快又会恢复平静。
此种类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通常能够给到足够安全的依恋环境,对孩子的需求都能够做到及时恰当的满足,在他们心中父母是足够安全可以一脸的,他们内心深处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永远不会离开、抛弃他们。
回避依恋型:此类型孩子在研究过程中,不管母亲是否陪在身边心理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仿佛周围的一切和母亲都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有些默然,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独立玩耍。
孩子之所以出现此类行为,主要是因为需求长期被忽视,无法从母亲那里得到爱的满足,没有一个安全的依恋环境,所以他们用这种回避行为来压抑和掩饰对母亲的情感需求,更像是一个穿着盔甲保护自己的小刺猬。
矛盾依恋型:此类孩子在进入陌生环境中,对母亲会表现出过分依恋,即使母亲在场他们也不敢大胆放心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非常焦虑不安,哭闹大喊。母亲返回后,他们会用愤怒的攻击行为表示对母亲离开的抱怨,情绪波动非常剧烈。
此类型孩子通常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依恋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通常不稳定,有时热情有爱,孩子的每一个需求都会及时满足,有时又会变得冷漠、暴躁,缺乏耐心与爱心,正是父母这种不稳定的情感输出,导致孩子既渴望寻求与父母的联结,又担心这种联结会随时消失。
不同依恋类型对成年后的影响
安全依恋型被称为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也是三种依恋关系中最健康最积极的,这类孩子在长大之后往往拥有较强的自尊,较高的自信,他们能与他人建立起持久、信任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觉察与共情能力。
回避依恋型和矛盾依恋型都是消极的依恋关系,和父母拥有回避依恋型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很难和他人建立起长久稳定的关系,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人是可以依靠、信任的,甚至别人的亲近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习惯封闭自己的内心。
矛盾依恋型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缺少足够的自尊,并且还会伴随着低自我价值感,他们希望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担心亲密关系随时离自己而去,恐惧分离。
写到最后
其实每个成年后个体的行为,都能映射出童年的影子,做一个优秀的母亲,通过正确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建立积极的依恋关系,所谓“三岁看老”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 白祯臻
作者:李江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