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痛苦,源自无止的欲念、无尽的攀比、无休的争斗,那些曾经的得失、胜败、悲欢,总让我们难以释怀。
身边常常有朋友感慨自己过得不幸福,他们总是感慨别人工资有多高,事业有多好,吃得多么好,生活多美满……,生活中被比较困扰的人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人生之中90%的困扰都是来源于比较,马歇尔·卢森堡曾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到:“与别人比较,就是悲惨生活的开始”。
比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运用不当它也会成为我们心理失衡的导火索。
我们比工资、比孩子成绩、比房子大小、比衣服贵贱、比手机品牌……,恰恰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比较在不断消耗着我们的幸福感,严重时还会出现深深的自我否定,搞得自己越来越焦虑,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沼泽。
来访者描述: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陷入这种比较的循环,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而我还在一个小公司做着基础的工作,零碎的工资,我心中就会陷入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我们明明都是经常在一起的朋友,上学的时候他的成绩甚至还没有我好,家庭条件也不及我家,但是他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超过了自己。
我怨恨世界不公平,如果当时我也像朋友那样辞职入手拼多多或者努力一下考上一个公务员,也许现在就会是不一样的境地了吧!于是我在空闲的时间寻找各种兼职,而我还是习惯性拿自己收入和他人去对比,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也会把自己的兼职所获拿出来炫耀,我想让别人知道我现在过得很好,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其实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消除自己内心的自卑感吧。
比较就是幸福感的自我消耗
其实我们自生下来那刻就被“比较”驱使着,“你家的孩子又白又胖,这样一看我家的孩子真是又丑又黑”,等大一些上学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家长、老师去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等谈恋爱了,我们开始羡慕别人的男朋友帅,别人的女朋友美,别人的恋爱又甜又可人,工作后我们又会和身边的朋友、同事去比较。
通过观察我发现身边的人都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他们总是习惯性忽视自己已经拥有或者得到的部分,拿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强项去对比,而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如他人的部分,就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这种根深蒂固的比较心理其实幸福能量的不断消耗,不断比较内心就会不断去重复失落、挫败的自我低价值感。
抛弃“比较”怪圈
强迫“比较”心理的产生和自我认知偏差有很大关系,中国父母总是喜欢用打压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内心形成一种“我很差”固化认知,成年后我们就会强迫自己不断去为了“我很差”这个认知去搜集各种可以证明它的证据,把自己搞得特别痛苦。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首先应该做得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距,要认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价值,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已有的部分上,学会自我横向比较,将“未来的自己”当作比较参照物,从自我比较之中得到满足感,这样就不会在比较之中产生自卑感、失落感。
转变“比较”思维;人之所以会不断去比较,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在比较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但凡是“比较”就存在着两面性,与其在比较之中获得优越感,不妨去创造一个符合自己内心成功目标,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目标上,比较心理在不自觉中就会消除。
在“比较”中做出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当“比较”心理产生时,你要了解比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你想在比较之中得到什么?然后一一罗列出来,如果你认为这些点中你有能力或者需要去做出一些改变,那就停止抱怨,从现在=开始提升自己吧。
幸福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人的诠释都不同,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不盲从信条,不盲目攀比,你就是最幸福的。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 白祯臻
作者:李江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