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时,一位家长向我吐槽,她家的宝宝让她操碎了心。起因是一场期中测验,孩子考得成绩不是很理想,班主任提前电话和她沟通了。她按耐怒气,在放学接到孩子回家后主动去询问孩子测验考得怎么样。没想到平时很听话的孩子吞吞吐吐了好久,才小声说成绩还没有下发。
她听到这里,顿时怒气上涌,直接说出实际成绩质问孩子。孩子呆住了,过了好久才大声埋怨:考试得时候老师走来走去,影响他发挥;这次题目考得太偏了,老师故意刁难我们,好多人都没及格……
看着孩子振振有词,她愣住了,感觉有些不真实。她希望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但没想到孩子却将责任一股脑推给了别人。那一刻,她的心彻底寒了。她不明白,自己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件事情应当为所有家长敲响警钟!!
为什么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为什么孩子遇到事情学不会找主观原因?实际上,不仅止是考试,在生活里,孩子推诿、逃避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在赶公交车时,错过班次孩子会直接抱怨司机师傅不肯停下来等等,而不是想到自己慢吞吞的行为耽搁了时间;在损坏家具用品后,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藏起来,而不是坦然承认。
很多父母都为此苦恼、伤神,选择了训责、呵斥,希冀可以引导孩子回归正途!!但可惜收效甚微!!
可怜天下父母心!!
虽然这份关爱我们能够理解,但科学地讲,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效果很微弱,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她们都不曾明白孩子这种消极、黯弱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而形成。
就像上文我所提到的那位妈妈,她就是一位典型的“虎妈”,在孩子刚刚学会进学时,她就安排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都要认识一定数目的汉字,朗读数篇课文,以及数学题、英语单词的练习。高密度的学习使得孩子在变得“优秀”的同时,精神上也承担着莫大的压力。年纪小小就不苟言笑,自律得令人心疼。
这类孩子就如同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们没有自我,身上被父母贴满了各类标签。他们被高标准要求着,没有自我的空间,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父母满意才算合格。如果失败,他们将一无所有。
一、教孩子一点“失败哲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败论英雄”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教育领域。家长重视成绩,重视才能,这也使得孩子一切向结果看齐,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成功才有意义。这种轻过程重结果的教育理念很不妥。在人的成长中,失败远多于成功,过分的追逐一方面难免失衡。
家长应当教孩子如何正视失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去和孩子交谈,给予他们安慰与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
每个人都会犯错,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才是最优解。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将重心转移到过程与原因上。当孩子犯错时,主动帮助孩子一起分析、梳理,找出错误的因由以及应对的方式。这样一来,孩子不会再因为恐惧犯错而采取埋怨、撒谎。
二、给予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被称作“人们的第二层皮肤”。孩子只有在拥有充足的安全感后,内心才会充满正能量,才会变得自信、有担当。
家长要做好陪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稳定的关怀,维系好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满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孩子,无论是做游戏还是辅导作业,尽量去增加与孩子相处时间。同时,要在适当的生活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他们收获自信。
一份温暖且稳定的亲子关系,最核心的是尊重。
写在最后:
父母与孩子最和谐的相处方式就是做朋友,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孩童的思维交流,以朋友的口吻去谈论生活中的事情,如金钱、成绩、才能、友谊,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得到内心的满足,学会担当与责任。如果你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更多的教育哲学,欢迎咨询“乐天心理”。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 白祯臻
作者:汪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