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人口数量为2.5338亿人,占据总人口数17.95%。在未成年人数量持续增加的背后,青少年教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孩子调皮是天性,但很多熊孩子却皮出了天际,数十层楼高空抛物、徒手划伤小区50余车辆、花光父母30万储蓄打赏主播,……,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这些事情告诉了我们什么?孩子顽劣起来有多可恶?不,我从这里面读出了为人父母教育的失败与缺失。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钦佩、信任、喜欢以及崇拜的人的暗示和影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在不自觉中记忆并模仿。这也意味着,父母的优点孩子会继承,缺点同样也会丝毫不差地学到。
我认识一对夫妇,丈夫在事业上很成功,但教育子女却令夫妻俩倍感头痛。丈夫长期忙于经商,整日在外奔波,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孩子的妈妈。而妈妈呢,脾气暴,孩子调皮一个人带也辛苦,常常斥责孩子。在小时候,孩子在妈妈的管教下颤颤巍巍,倒也听话懂事。但随着年龄的成熟,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叛逆,不仅动不动就和妈妈吵架,还学会了发脾气、摔东西和离家出走,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这也使得妈妈伤透了心。
这种情况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家庭教育上。孩子幼时最依赖最亲近的是父母,在心理上也会不自觉受到父母的影响,妈妈斥责孩子固然会使得他害怕,但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为孩子灌输“只有吵闹、争执才能得偿所愿”的理念。在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需求后,就会选择这种手段去争取。
父母希望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慎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以引导与惩罚相结合,而不是单一的去恐吓斥责,否则会适得其反。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起正能量的偶像,学会夸奖孩子、激励孩子,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父母不能缺其位,更不能失其位。
01.陪伴孩子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的塑造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和睦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更为积极主动。因此,父母不应缺席孩子的成长,即使是工作在忙,也要抽出时间去陪伴孩子。在陪伴过程中,爸爸与妈妈的角色同样重要,母爱温暖,父爱坚毅,缺一就易使得孩子性格变得偏执。
现在很多家长因工作而疏忽对孩子成长不上心,这种行为实在是本末倒置,与物质财富相比,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更为珍贵嘛?即使出差在外,也应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去保持交流,关心他的学业与生活,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做一个啥都不问的父母。
02.学会夸奖孩子
聪明的父母懂得为孩子带来正能量,很多实验也证明了好孩子往往都是夸奖出来的。在孩子的性格培育里,自信是很珍贵的特性。自信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困难时会表现得坚毅乐观,也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一类人。夸奖孩子就是帮助他们塑造自信心理,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认同,帮助孩子强化对自己的肯定,最终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当然,夸奖孩子也不能胡吹乱夸,而是要有理有据。父母夸赞孩子要以切实的表现为依据,让孩子也能认识到自己进步,而不是随随便便就竖大拇指喊“真棒”;夸奖孩子要真情实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喜悦,真挚的感情胜过万句空话。
03.营造和谐的氛围
家庭氛围也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和谐的家庭更能走出成功优秀的孩子。父母与孩子要像朋友一样相处,给孩子多一点尊重,不要时刻摆父母的威严,不然孩子也不会和你交心。家庭里的矛盾要避免展露在孩子面前,如果孩子家里都是父母的争执声,孩子也会时刻被负面情绪萦绕,这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应当是温暖和睦,积极向上,孩子能从中感受到温情与美。
写在最后:
孩子的天性就是接受与模仿,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多多给予积极的引导,并砥砺自我,以身作则,学会用自己的感情去影响与感染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与良好的心态。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灯塔,应当掌握良好的教育方式,学会给予孩子引导与赞美,帮助孩子茁壮成长。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亲子教育知识,欢迎咨询乐天心理!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 白祯臻
作者:汪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