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papi酱拍了一段“敏感人群生活不易”的短视频,拍出了敏感型人群遇事时的内心想法:
被同事夸今天穿的衣服不错,挺适合这种风格,高兴之余开始想自己难道之前穿的不好看吗?为啥之前没有人告诉自己穿的好不好看?其他同事是不是私下讨论自己穿的好不好看?
给同事传达领导任务,同事回复了个“哦”,而非自己预期中的“好的”、“ok”、“没问题”、“行”这些回答,以为同事生气了,想和同事解释,又担心同事多想,烦躁不已。
和同事闲聊,聊起领导发的朋友圈,俩人都给领导评论了,但领导只回了同事,没有回自己的评论,本来聊得挺开心的,瞬间情绪低落,思考是不是自己回的太正经了,还是领导不想回自己,又想起是不是之前对接的客户给领导说自己的坏话,惶恐不安。
这些情景很多人看着可能会觉得很夸张,但在敏感型人群中,这些都是常态。
敏感型人格的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格外敏感,善于觉察情绪,并且情绪容易因为别人的一举一动而受到影响。
敏感型人群遇到一件很小的事,会在脑子里迅速闪现很多想法,会不会是我哪里得罪别人了?会不会是我做了什么让他讨厌我了啊?
他们希望自己凡事都能做到完美,一旦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符合别人的期待,就会深深自责,并且会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很差劲,是一个失败的人,而不是就事论事,从事情上来找原因。
除此之外,敏感型人格的人在社交时,为了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会努力地去迎合、讨好他人。
伊莱恩·艾伦博士曾在《高敏感人群》一书中提到:敏感人群常常被误认为只是少数群体,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敏感个性的看法。在轻视敏感个性的文化中,高敏感人群往往更易低自尊。
很多人都不理解敏感人群为什么那么多虑,经常劝他们想开点就好了,然而这种劝导对于敏感型人群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们会更加觉得自己不够好,是人群中的异类。外界的不友好,加上自身的敏感,所以,敏感型人群一般过的会比较辛苦。
其实,人格并无好坏之分,敏感型人格往往更具观察力、创造力、爱心等。有研究表明,80%的成功人士都具有高敏感度。
要想摆脱高敏感度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敏感型人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正面思考,及时沟通
高敏感型人群在思考问题时,习惯进行负面思考,并且由点及面,将一个小问题进行无限扩大。
比如给朋友打电话,打了两遍朋友都没有接,便会在心里想:
我最近太忙了,好久没给他打电话,是不是朋友被冷落了,不愿意理我了?
他是不是有新朋友了,不愿意接我电话了?
我是不是不小心得罪他了?
但其实朋友可能只是恰好手机没电了,或者是出门忘记带手机了而已。
与其自己毫无边际地朝负面方向猜来猜去,不如过段时间再给朋友打个电话问问,很多烦恼都来自猜忌。
2、尽量避免向内归因
“吾日三省吾身”是传统美德,但遇到问题,凡事都归因于自己身上,则会让自己很累。
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朴素心理学家理论和现象学模型,他认为行为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
其中,内部因素指的是能力、努力等方面的个人特征。虽然成功时,向内归因会提升个人幸福感和自信度,但是失败时,一味地向内归因却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3、适度降低对外界的标准
高敏感型人群凡事都追求完美,对别人的预期通常也会比较高,但人非完人,就算是和最亲密的人相处,也总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
与其对别人“高标准、严要求”,不如适度减小自己的“应该圈”,对外界宽容一些,也对自己宽容些。
另外,敏感型人群在经历了长时间社交后,会产生内耗感,这是必要的独处时间就很重要了。在独处时,可以读读书、听听音乐、泡个澡等,好好给自己充充电。
最后,希望每一个敏感型人格的人都可以将敏感作为更好感知这个世界的工具,而非成为敏感控制下的奴隶;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对待身边的敏感型人。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首席咨询师 李箐
作者:于彤彤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