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庆患有社交恐惧症,他十分讨厌参加聚会,但是迫于工作,有些聚会却不得不参加。在聚会中,小庆总是担心自己的穿着、举止会不得体,担心他人会看出自己的紧张,从而认为自己是平庸无能的。
在一次聚会期间,一位总经理主动与小庆谈话,询问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小庆对这些事本来熟记于心,却突然什么都说不出来,急得脸颊发红,紧皱眉头。而他此时的想法则是“他一定认为我是个无用的人,他不会再跟我谈任何项目合作的事了”。这场谈话无疾而终。
接下来的时间,小庆更加惴惴不安,他看到这位总经理冲着他笑,就觉得这位总经理是在取笑自己,他看到这位总经理跟别人交谈,就觉得他们是在谈论自己的不当行为。
小庆的这种想法使他更加焦虑,他不敢再直视对方,有人找他谈话时,他也不再关注他们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而只想着他们会看轻自己,嘲笑自己。
像小庆这样过度关注自我,认为他人会对自己有消极的评价的想法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典型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患者往往会忽略实际情况,而过度关注自身的不足,夸大自身的不足,从而扭曲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从本质上来说,患者出现社交焦虑是由于担心别人会以负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而这种想法形成的关键在于患者怎样看待自己。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是十分消极的,他们也习惯性地将这种负面评价当作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而他人这样的评价又会加深患者的焦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就很难克服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核心在于担忧他人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而这种担忧就使得患者对任何社会交往都充满了恐惧与焦虑。如:患者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不敢外出就餐,不敢与异性交往,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参加面试、会议、团体活动等,使患者的社会交往受到限制与影响。
社交恐惧症患者大多都坚信这样的观念:
01. 人们总是会对我有负面评价
当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表现没有令自己满意时,如在聚会上与人交谈不顺利,在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些紧张,他们就会觉得对方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样的思维方式使患者更难踏出自己的社交圈。
02. 为社交而焦虑是有用的
社交恐惧症患者认为,为社交而焦虑可以帮助自己预防不好的事情发生,让自己的社交更顺利。当然,他们也知道,过度焦虑会影响自己的发挥。
他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焦虑会让我提前做好准备,让我表现得更好;如果我为此焦虑,或许就可以避免自己在社交场合出丑;我会因为焦虑而提前练习,这样就可以准备充分,给人留下好印象。
03. 安全行为可以让我表现得更好
焦虑会催生出一些安全行为,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不例外。他们认为这些安全行为可以掩饰自己的焦虑情绪,让自己表现得更好,实际上却往往事与愿违。例如,有些患者在与人交谈时会加快语速,以免他人听出自己说话时在颤抖,但这样的说话方式往往会带来其他的问题,让他人觉得患者说话不得体,死板无趣。还有些患者在社交前会喝酒壮胆,结果喝醉误事。
患者对社会交往感到恐惧与焦虑,本质上不在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而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可以说,患者总是生活在关注自我的世界里,只有摒除这种社交焦虑思维,患者才能突破社交障碍。
写在最后:
担忧他人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关键在于过度关注自我的思维方式。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都会过度关注自我,并对自己有一种负面的认识,夸大他人对自己的负面看法,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所以来说,只有扭转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错误认知才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兴华,钱铭怡.社交恐惧症的评估方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2.徐文炜.社交恐惧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CNKI》,2003
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首席咨询师金志芳
作者:乐天心理咨询师 暮夏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