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玉不琢,不成器”,小孩子只有管好了,将来才能有出息。可是,不少家长发现,就算费劲心力的培养孩子,给了孩子最好的资源,孩子仍未必能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于是,在家长圈里有一种新型的吐槽模式流行开来:“我家孩子最差劲儿,吃啥啥包了,干啥啥不行”。
“我家孩子就是个笨蛋,成绩越考越差,都不如一头猪。”
这些家长把骂孩子当乐趣,靠此发泄情绪,释放压力,将自己的养育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很难相信,这些把孩子贬低到一文不值的家长,在平日里是如何跟孩子相处的?估计真的很难保证,他们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给予了孩子应该给予的语言尊重。
心理学有个定律叫期望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情就会出现。
应用到亲子教育中就是,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成才,孩子可能就真的会成才。
当家长对孩子抱着相信与期许,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最后家长期望中的结果,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虽然,期望定律靠的是信念和心灵力量,但是却足以让现实结果得以改变。
提起期望定律,不得不先说一个心理学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效应”。
这个心理学效应源于一个有趣的古希腊神话:
塞浦路斯国王善于雕刻,有着非常卓越的雕刻技艺,他不分黑白昼夜,用尽全部精力雕刻了一座象牙少女像,并像对待妻子一样,给它装扮,爱抚它,把爱和关心都给了它。他日日祈祷,可以让它成为自己的妻子。结果,爱神阿芙洛狄忒深受感动,就赐予雕像生命,使两个人成为真正的夫妇。
虽然,期望效应来源于神话,但它经过了严谨的实验研究,早已证实了真实性和有效性。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做过一项智力测验。他们在奥克学校的1-6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并告诉老师“这些孩子今后会有出息,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并把孩子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促使老师对学生有所期望。结果,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力测验时,这些孩子的智商水平真的有了明显提高。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老师的期望会对孩子产生鼓励,使孩子得到正向激励后,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
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很期望孩子成才,很盼望孩子变优秀,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提携,永远不放弃孩子。那么在将来,也许孩子真的会如家长所愿。
下面讲述两个案例,进一步证明期待定律的实际作用,可能远超家长的想象
杨迪下跪谢爸妈
杨迪在综艺节目中,感谢爸妈的鼓励教育,他说爸妈从未阻碍他做任何事情,不管自己做什么,妈妈一直都说“好”、“很棒”,这让其貌不扬,没有任何背景及资源的杨迪,颇受信任和鼓舞,终于在多年后实现了梦想。
差生被退学后,逆袭成教授
纪录片“差生3”中,有一个叫托德的男孩,他从小成绩特别差,性格很淘气,老师时常责备他,同学也挖苦他。中学时,托德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高中时被退学。19岁结婚生子,靠着领取救济金生活。尽管,没人相信他会翻身,但他的爸妈仍然坚信,托德的未来会很赞。
托德在爸妈的鼓励下,找回了在学校丢失的自信,并报名了门槛较低的大学,认真的学习。经过多年努力,他最终逆袭成为哈佛教育研究院的研究生,并留校任职教授。
为什么期待定律,很容易成真呢?
提升孩子自信心:爸妈盼着孩子成才成功,会想办法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比如,言语方面常说“你很好,要加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会得以提升,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曾说:“自信,是所有奇迹的根基。”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根基,自然更容易还爸妈一份奇迹,实现爸妈心中所愿。
让孩子更勇敢:小孩子难免会遇到挫折,遭遇到困难和挑战,爸妈越是期待孩子变优秀,孩子越容易在鼓励中勇往之前,奋斗不息。这样的孩子逆商较高,更容易将爸妈的最终期待变成现实。
身为家长,如果孩子暂时不成才,并不符合您的期待,或是您跟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孩子已经在错误的教育下,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建议您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一起治愈孩子的心灵和病症,帮助孩子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咨询师推荐:乐天心理专家咨询师 白祯臻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