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里,我们常听一些结婚后的夫妻,抱怨爱人说:感觉老婆(老公)就是长不大呢?什么事都要我管,依赖性特别强!一些摊上了“小男人”的老婆,会抱怨说“我好像在当妈”。而事业心很重的男性,对于有“公主病”的爱人,更是忍无可忍,后悔自己没单身。
其实,抱怨没有用,这些夫妻遇到的爱人,很可能得了“彼得▪潘综合征”。
什么是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综合征,这类患者生理上步入了成年人,但心理上仍是个孩子,并不成熟。这类人的行事作风特别孩子气,很爱“装嫩”,逃避责任,逃避现实,逃避爱情。他们很爱跟爸妈黏在一起,习惯以“孩子”的身份自居,沉溺于自我幻想中,拒绝长大,“童心”超越普通人。
案例:
地铁站,一对情侣:女孩子一身粉红色连衣裙,头戴儿童发卡,说话嗲声嗲气,活脱脱现代版的小公主。她一边吸着奶茶,一边摆弄着手工风车,还时不时管男友要亲亲,要抱抱。
看到这里,多数人会认为,这个女孩子大概正处于热恋期,童心未泯。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人瞬间想起一个词“彼得▪潘综合征”。
等地铁的间隙,女孩子把鞋子脱了,让男友大庭广众下,帮她按摩脚。只见她打开手机音乐,放着非常劲爆的DJ曲,完全一副自嗨状态,丝毫不顾忌旁人的感受。
听完音乐后,她又拿起微信,给妈妈发各种姿势的炫拍,还一口一个“宝宝”的自居,女孩详细介绍了接下来直到晚上9点前,她跟男友的全部行动计划。
男朋友看起来文质彬彬,性格很内向,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一阵青一阵白。后来,他终于扛不住路人的质疑眼神,直接抱头痛哭起来,啜泣着问女友:你什么时候能长大一点?别再犯公主病了,行不行?给我留点面子!
彼得▪潘综合征有哪些常见表现?
依赖性强:习惯把自己的事情,交代给别人去做。对爸妈、伴侣的依赖心理很强,动手能力较差。随时期待别人帮助自己,满足自己的任何要求。
矫情幼稚,拒绝长大:穿衣打扮年轻化,装饰显得儿童化,张扬的风格与年纪不符合。行为表现较稚嫩,比如,爱玩玩具,痴迷于跟孩子做游戏,沉迷于网络。不爱工作,不爱劳作,不爱运动,喜欢擎“现成”的,习惯被人照顾,内心充满孩子气,行为有异于成年人。
逃避责任:不爱对别人负责任,只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他人感受。退缩的借口一箩筐,缺乏勇敢精神。一旦受挫,立马放弃。
彼得▪潘综合征的病因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大概患病的原因,皆来自于家庭教育环境的过度宽松。这类患者的长辈们,大都从小宠溺孩子,疏忽了让孩子承担责任,培养独立自强的精神。因此,导致这些孩子从小就过度依赖爸妈,凡事都爱推卸责任,期盼别人替自己完成事情。最终,等孩子成年后,早已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一直无法改变。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该尽早进行心理治疗
语言劝导,行为约束,对彼得▪潘综合征患者的作用不大。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会太明显。对于彼得▪潘综合征患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会帮其重新植入信念,让其知晓,他们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挫折。虽然,起初的过程会很痛苦,但心理医生会用各种符合个体特质的疗法,缓解患者的精神痛苦。再通过逐步的咨询及矫正,激活患者的成长欲望,促使其生理及心理年龄相吻合,更好的面对情感及生活。
上海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