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中是不是常有这种人?她们爱发美美的自拍照,喜欢被正面评论或被点赞?爱晒娃,喜欢被夸聪明或帅?爱晒自己做的美食,喜欢被称赞或被询问制作方法?甚至你本人很可能也是她们中的一员。
那么你可要小心了,如此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成为自恋者!有专家指出,自恋者通常认为自己比周围人更聪明、更优秀、更重要——因此他们也希望别人能这样看待自己。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那么水仙花和自恋有什么关系?
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01. 自恋心理的由来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吃睡和哭。在这段时间,妈妈常常要给孩子喂奶,对孩子轻拍或呵护,让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亲情与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
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
这时,好妈妈作为一个良好形象,已经根植于孩子内心了。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就会感觉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最初心中的“自恋”情感。
02. 自恋的暗黑人格
心理学家将自恋定义为:“夸张、不切实际的自我形象”。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将它看作一种性格特征,但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也会被看成一种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自恋流行病》作者基思·坎贝尔在某次讲演中指出,自恋者一般都有点自私,并且这种特点会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
坎贝尔说:“自恋就像疾病一样,自恋者自我感觉不错,但周围人却因此遭殃。”
作为一种性格特点,自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浮夸型自恋和脆弱型自恋。然而,自恋的这两种形式,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自恋的黑暗面”。
03. 自信VS自恋
我们常常听到“自信的女人最美丽”,天性爱美的人期待别人赞赏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自信”与“自恋”是有区别的。
自信的人是现实目标导向的,而非自我陶醉、自我沉浸。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象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象。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写在最后:
自信与自恋是两个极端,更多的人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其实,我们爱自己本没有错,但如果过头了,就成为了人见人厌的自恋者。
作者:乐天心理咨询师 暮夏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