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刚坐稳,前两天请假的小助理满面春风的飘进办公室,给每位同事发了一块巧克力。同事们一边感受巧克力的丝滑甜腻,一边听小助理分享自己的奇葩经历。
原来小助理这两天请假在家,一点儿都没闲着,她跋涉了一段异常艰辛的疑病心路。
起因是这样的:前几天我们所在的城市,确诊了一名本地新冠病例。随后,该病例公布了详细的出行轨迹。小助理通过认真核对,对号入座等简单操作,发现自己曾经在同一时段与确诊病例去过同一间超市。小助理又回忆起,那一天她只是带了普通口罩,并没有带医用口罩!发现了与确诊病例的这个神同步之后,小助理悲催的感觉到一系列不祥症状,比如:咽干,总想咳嗽,甚至还觉得有点头晕,体温倒是没有变化。不过,与确诊者去过相同超市、咽干、咳嗽,还头晕,这足以让小助理痛苦到开始怀疑人生了。
为了避免自己不幸中招将引起的恶劣影响,小助理当晚就沉默而强硬的与室友隔离。第2天她跟单位请假,全副武装,去定点医院做了核苷酸的筛查。
一个人在家里自我隔离等消息的这两天,对小助理来讲是是漫长而忧伤的。一方面,被感染恐惧笼罩的小姑娘,开始发挥戏精潜质,时不时的脑补出自己真发病以后的各种场景。另一方面,在没有确诊之前,为了不引起更多的恐慌,小姑娘不敢跟任何人倾诉,独自一人承受巨大的内心焦灼。
两天之后小助理终于拿到了指标阴性的核苷酸检测报告,刹那间乌云散,天地宽,姑娘心头是一片解放区的天。
小助理的这场小小乌龙,并非偶发现象。疫情期间,我参与了我们这个地区危机干预的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接到的心理求助电话中,像小助理这样的疫情感染疑病症,占了绝大多数。
疑病症是什么呢?又叫做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是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这种病人会一板一眼的诉说自己具有某种身体症状,自己觉的非常痛苦。他们可能会四处就医,就算经过反复的医学检验,所有检验结果都正常,就算医生明确告知他们没有患病,他们都不会打消自己患病的疑虑。相反,因为在他们看来总是无法确诊,疑病症者会更加焦虑或者抑郁。
小助理表现出来的这个短暂的疑病症状,在疫情期间有很强的代表性。当然,这算不上严重的心理障碍。只是人们在疫情期间阶段性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程度比较高的人很容易完成自我疗愈,使短暂的症状成为一过性的现象。出现这种症状的人,在恢复到正常状态之后,大多当个自嘲的趣事,跟朋友们谈笑而过。也不大放在心上。睿智如你,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兴许时不时的也有过类似感受。
即便如此,这种短暂的疑病现象仍然具有疑病症的某些基本特征。
第一,持续存在先占观念,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者多种严重的疾病,或者是目前还没有被认识到的躯体性疾病。
先占观念是什么呢?所谓的先占观念是指一个人,他所特有的在头脑中占优势的观念。这个观念,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非常片面,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
如今疫情在全球蔓延,而人类目前还没有足够有效的应对方法。因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心,对新冠疫情知识的片面了解,诸如“我很容易被感染”这样的先占观念,曾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徘徊。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现我们的某些活动轨迹与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部分甚至完全重合的时候,这种先占观念就变成了“我肯定被感染了!”的疑病症。
第二,当疑病症爆发的时候,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轻微变化,会非常敏感。
比如小助理感到自己咽干,想要咳嗽,甚至感到头晕脑胀。这些都是新冠疑病症患者,根据病情发展出来的非常正常的表现。
不同的疑病症者有不同的病情感受。对于大多数的疑病症患者而言,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有可能分布在身体各个角落。其中头、颈、胸、后背,等等身体部位的不适,是最常见的。对疑病症者而言,“疑病”有可能会涉及到身体的不同器官,病症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恶心、腹泻,心悸,呼吸困难等等。更有甚者,还有人怀疑自己五官不正,或者身体器官形状异样。
第三,疑病症候群,四处求医,但通常都不相信任何结果正常的检查。或者有时候他们感觉自己的病情很严重,而实际上只是轻微的不舒服。这个时候,医生关于疾病的一般性解释对他们来讲是毫无用处的。
第四,疑病症者,会密切关注自己所患疾病的任何相关医学资料或医生的观点。他们带着框框去了解,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确认自己的疑病观念,甚至他们会给自己“确诊”,然后变得更加焦虑。
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对所疑疾病的症状越焦虑,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越敏感。于是,越敏感——越疑病;越疑病——越焦虑;越焦虑——越敏感。
唉,认真想一下这个问题,也是够奇怪的:我们好好的一个意气风发的健康人,为什么会有疑病症这种现象呢?
首先这和每一个人不同的人格特质有关。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某些具有特定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疑病症发作。这些人格特质包括:孤僻,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兴趣狭窄,胆怯,脆弱,等等。
其次,社会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疑病症诱发原因。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就是很重要的疑病症诱发因素。严峻疫情中,媒体对于新型病毒的简单宣讲,人类对于新型病毒以及病毒防控知识的有限了解,都会促使我们更加关注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被疫病感染。
此外,自己的亲朋好友经历过的某些疾病,或者自己家族内部的某些在代际间遗传的疾病,也有可能诱发一个人的疑病症发作。
再次,我们在某些特定阶段生理方面的变化,也会导致疑病症的发作。
比如处在青春期或者更年期这两个阶段的人,他们的躯体会经历比较大的生理变化,身体器官的不稳定同时也会伴随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状况发生。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可能会频繁的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心悸,胸痛,发汗,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或者是迅速萎缩。当我们对这些生理现象的变化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胡思乱想,这就促成了疑病症的产生。
最后,疑病症的产生,也有人类心理层面的原因。
对自身的过度关注和焦虑是疑病症诱发的主要心理因素。从遗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有过多的关注甚至焦虑,这些心理变化来源于人类对确保自身安全的原始欲望。所有的焦虑,对生命体而言都是对未来危机的预警。得到预警,生命才会进入战斗逃跑的应激状态,才能保证生命体的健康生存和顺利繁衍。
从这一点来看,疑病症和所有的心理障碍一样,对我们同样具有警示危机、提醒改变的积极意义。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周边的亲人朋友,有疑病症的类似症状,怎么办呢?
轻微的疑病症状是可以自行解决的。比如我们可爱的小助理,一场疑似疫情感染的乌龙,来的容易,去的也快:一张数据确凿的核苷酸阴性检验报告,一餐跟室友鼓捣的像模像样的火锅自嗨,就彻底治愈了新冠疑病症。
对于那些比较严重的疑病症患者,心理疗愈是非常有效的治疗办法。
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可以认真倾听他们对自己病痛的诉说;可以跟他们一起研究各种检验的结果;可以和他们重新建立稳定的,抱持的,崭新的客体关系,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体体验。。。那么,咨询师就跟疑病症者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同盟。在这样的关系中,疗愈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对疑病症者认知方面的调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他们尝试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他们自我怀疑的疾病,给那些躯体症状重新归因,对于缓解他们的疑病症,非常有帮助。
最后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让疑病症者回归到当下的生活,鼓励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烟火人间,经由对每一个当下的切实体验,重新感知自己的身体症状。我们不必强求或者纠正疑病症者的“有病”论断,我们只是尝试着让他们去发现,原来即便身体存在自己怀疑的那些症状,他们仍然能够像其他正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毕竟,无论身体情况如何,拥有轻松自然,快乐惬意的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
由小助理引起的这段新冠疑病小插曲,在我们的办公室里,华丽丽的变成一枚饭后的开心小甜梗,有效降低了因最近本地疫情反复,大家心里重新启动的焦灼。心理学家们说,进入大脑的每一个想法,最终都会在身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承担之处。如果很不巧我们在某个时刻被疑病症选中,不如就借这个机会跟随那个“疑病”的症状,去到我们的身体里好好探索一番:承受这个负担的是哪个部位?借由这份承担,身体要跟我们表达什么?我们该如何安置这份表达?也许这样的探索,会为我们展开新的生命启示。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将成为新的生活常态。照顾好自己,回归当下,适当的关注我们的身体感受,体验每一个时刻的喜怒哀乐,这些会成就一个人的健康心态。心态的健康,会让我们生活的更舒服一点,会支持我们应对所有的不确定的未知。
作者:乐天心理咨询师 孟玮
强迫症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