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家的儿子已经4岁了还总是离不开妈妈。每当朋友跟我吐槽:忙家务时,儿子非要她陪着一起看漫画;忙工作时,儿子却拽着她的衣角也要一起看文档和报告;出差时,儿子哭的像个泪人说“妈妈,妈妈,不要离开我”。孩子恨不得24小时和自己粘在一起,一旦妈妈离开,孩子会变得异常紧张恐惧。
朋友很是迷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孩子依赖自己到了如此的程度?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把儿童的分离焦虑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第二阶段:失望阶段——仍然断断续续地哭泣,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钝。
第三阶段: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孩子过分依恋的成因很多,主要是妈妈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容易玻璃心的老母亲对别孩子放不下心,所有事总要亲力亲为,必然造成与孩子的形影不离。一旦孩子缺少了与其他人亲密接触的机会,自然眼里就只有妈妈,从而也会过度依赖妈妈。
通常来讲,孩子的过分恋母是由妈妈的“感情独占心理”造成的,这种心理的直观表现是——孩子越依赖妈妈,妈妈越高兴。但是妈妈的这种非正常心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独立性格形成,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此外,孩子有着强烈的恋母心理,与其内心缺乏安全感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妈妈不辞而别,或是孩子长时间被迫寄养在陌生人家,那么一旦妈妈再次出现,孩子一定就会整天粘着妈妈,弥补缺失的安全感。
那么,对过度依恋母亲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
01. 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处
可适当缩减孩子和妈妈的人相处时间,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比如,可以拿出20%的时间给爸爸,40%的时间给其他家庭成员,让孩子逐渐适应与妈妈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
02. 教会孩子自己玩
如果孩子在独处时不知道玩什么,就会一直缠着妈妈。所以教会孩子自己玩,可以减轻他对妈妈的依赖。
也许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带孩子出门玩的时候,超市里各式各样的商品会大大激发他的兴趣,孩子会去主动上去摸一摸、看一看。此时,家长就可以因地取材,告诉他物品的名称和特点。如此一来,孩子的认知能力就在妈妈的推动下逐渐提高了,学会自己玩耍,自己找事做,就不会再缠着妈妈。
03. 妈妈主动犯错
孩子喜欢缠着妈妈,一方面是因为妈妈“要什么给什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妈妈总能够“十全十美”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因此,妈妈不妨故意去犯一些低级错误,动摇孩子对妈妈的“完美印象”。孩子会觉得妈妈也会犯错误,也不是十全十美,靠人不如靠己,这样用一些小技巧就能让孩子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了。
04. 让孩子有独立玩耍的空间时间
妈妈可以给孩子划分出一个适合他玩耍的空间,并时不时地关注他的行为,比如提醒他不要把玩具放在嘴里、注意安全。让他知道妈妈在附近,默默关注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孩子对妈妈的过度依赖。
写在最后: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孩子3岁以后,妈妈就可以考虑与孩子分开睡的问题了。同时,妈妈不要再像以往那样经常对孩子做一些亲昵动作,比如过多地拥抱、亲吻等,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不再像婴儿那样需要妈妈全方位的呵护,这样做也能很好地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作者:乐天心理咨询师 暮夏
上海心理咨询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