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
“亲密关系”是带给我们快乐、支持与幸福的社会关系,其中包括夫妻、恋人和亲密的友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能带给我们快乐——近年来,亲密关系暴力事件频频爆出,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005年,柴静采访了十一个常年遭受家庭暴力、最终杀死丈夫的女犯人。在这些采访中,亲密关系暴力被频频提起——这些女犯人赔上自己的后半生,用偏激的方式摆脱了施暴者。
“从来没反抗过。这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用皮带、鞋底子打,不听话就绑起来,拿皮带‘溜’。”
“他说,你姐姐、你父母、孩子,我一块儿杀了。我当时想,我一条命还不够吗?”
“他明确地跟我说,咱们要生一个女儿就掐死她吧。……我看他的手冲着孩子的脖子去了,我就拿起了枪,我就给了他一枪。”
家庭暴力是亲密关系暴力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暴力行为。在中国,家庭暴力发生率超过30%——这也就意味着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例家庭暴力出现。女性、老人和小孩常常是家庭暴力的重灾区,而研究表明,相当多的男性也深陷于家庭暴力当中。
家庭暴力也是最令人无法摆脱的暴力。家庭暴力往往会给受害者带来反复的、持久的严重伤害。殴打、性攻击、持刀威胁、精神虐待……加害者对受害者实施的暴力往往不止一种。无论暴力行为或轻或重,都会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02 如何分辨家暴者?
我们对家暴者的印象往往是“野蛮、粗暴的男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暴者也可能富有魅力、深情款款,甚至是娇小可爱的女生。
2019年,蒋劲夫二度被曝家暴女友。他在人前风度翩翩,与女友十分恩爱,在私下却控制女友社交圈、殴打女友、甚至持刀威胁。而每一次暴力之后,蒋劲夫又会跪地道歉、声泪俱下地请求女友原谅,屡屡让女友心软复合,直到对方忍无可忍,让对方受到巨大的精神创伤。
在知乎上,也有男性自曝前女友的家暴史。他说前女友是“娇小、开朗的人”,但是 “稍有不顺就抓我、掐我、用棍子打我,甚至不让我回父母家、不让我联系异性。”“如果我想指责她,她就会哭闹、委屈,然后打我打得更狠,说我不够爱她。”
那么,如何分辨家暴者,避免潜在的暴力呢?
首先,潜在的家暴者会持续不断地对另一方施加影响力,通过诱惑、威胁等一系列手段将受害者与亲友隔离开,直到把受害者当做自己的所有物。当受害者发现自己受到暴力对待,而社会关系又被家暴者隔离开,就会觉得“倾诉无门”,滋生绝望的消极情绪。
其次,潜在的家暴者还会打击另一方的人格,摧毁受害者的自尊和自信。这些人都有“多副面孔”,有时表现得如同最完美的爱人,有时甚至跪地道歉、表达爱意,有时则突然变脸,威胁和指责受害者,称其“人格下贱”、“活该被打”。这种反复无常的针对人格的打击会使受害者误以为家暴者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或者“不可能逃离他”。
识别家暴者的特征,能够使我们从一开始就逃离泥淖,而不是深陷其中。
03 精神虐待:不是只有肉体创伤才叫暴力
在研究亲密关系暴力时,法律往往更注重肉体上的伤害。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精神虐待对于受害者的冲击和摧毁同样是巨大的。精神虐待是一种间接的、隐蔽的暴力,却能造成不亚于肉体暴力的巨大伤害。
之前引起社会关注的“自杀北大女学生”,就是因为受到男友牟林翰长期的精神暴力与控制,服药自杀。她曾经经受过长期的以“爱”为名的精神虐待,并在男友的引诱和胁迫下,为男友拍裸照、为男友切除输卵管,甚至最终自杀。她声称自己“是块垃圾”,配不上“闪闪发光的男友”。
在亲密关系中,精神虐待往往是更难识别、更隐蔽的,但是也同样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当我们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对伴侣的恐惧、感受到被伴侣支配和羞辱、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贬低,或是与其他人的社会关系逐渐断绝,就要认真地检查这段亲密关系,看看这段关系是否伤害了我们。
如果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就要坚决地摆脱这段关系。一段好的关系应当是彼此尊重、双方平等的,而非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控制,最终使一方成为另一方的“私有物”。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柴静在家暴调查的文章中如此写道。
近年来,亲密关系暴力导致的恶性事件屡屡出现,家暴、精神虐待等概念也被屡屡重提。只有我们能够重视、识别、努力摆脱亲密关系暴力,打开心的枷锁,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远离“门后的哭泣声”。
乐天心理咨询师推荐 :魏荔嵩
作者: 周鑫畅
上海心理咨询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