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而且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或改变的。也许你要问,既然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要为此一味痛苦、哀伤吗?事实上,在这时候,我们不妨使用一下阿Q精神,安慰一下自己,对于心理调节可能非常有效。
01. 阿Q精神
读过鲁迅的著作的人,对于酸葡萄甜柠檬现象,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众所周知,阿Q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即所谓的“阿Q精神”。例如,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无奈之余,就说“儿子打老子,不必计较”,来自我安慰一番,也就心平气和了。
虽然阿Q的自欺欺人心理,过去一直成为人们的笑谈,甚至遭到否定、批判。然而,不少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在心理健康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懂得合理运用阿Q精神,往往会让自己增加不少幸福感。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他的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可见,像罗斯福那样,遭遇不幸时,换一个角度去看,心情显然就不一样了。曾有人说过:“我因为没有一双像样的鞋穿而苦恼不堪,直到我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她没有了双脚。”没错,当“没鞋”的时候,如果想到“没有脚”的人,我们的痛苦和烦恼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02. 酸葡萄甜柠檬定律
心理防御机制可分16种,归属于5大类。分别是逃避机制、自骗机制、攻击机制、代替机制和建设机制。我们要说的酸葡萄和甜柠檬属于自骗机制合理化作用,也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丑化失败的动机。一个是甜柠檬心理——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果林,看见架子上挂着一串串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却摘不到,只得悻悻离开,嘟囔着:“葡萄没长熟,还是酸的。”在西方,这个故事甚至被引入了词典,“sour grapes”(酸葡萄心理)就由此而来,是指得不到的就说不好。而心理学中也借用了这个术语,用来解释人类心理防卫的一种机制——合理化的自我安慰。
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比如,你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你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点也值得。
不过,无论酸葡萄还是甜柠檬,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就像是一副止痛药,虽能暂时缓解心里的痛苦,但往往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酸葡萄”的人说别人不好,很容易影响人际关系,给他人一个“小人”的形象;而“甜柠檬”则容易让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03. 如何灵活运用,自我安慰?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自我安慰的度,做到无副作用的自我安慰呢?
一方面,当遇到挫折或不幸而万分苦恼时,我们应当冷静地分析问题的起因,不要完全陷入“自我”的状态,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旁观者清”。
另一方面,如果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分歧没法解决,觉得一时间想不出什么解决方法。这时,千万不要放弃,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提前为自己贴上“不行”的标签。我们可以采取“位置调换法”,即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经过协商、权衡,最终与对方达成谅解。
参考资料:
1.心理防卫机制(PDM)的表征
作者:乐天心理咨询师 暮夏
上海心理咨询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