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走进一间陌生的房间或是与一个不熟悉的人碰面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和他敞开心扉吗?”
的确,面对陌生人,人们总是本能地带有警惕和戒备的心理,这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之一。因此,如果你想迅速地拉近和陌生人的距离,就应该和对方站在同一战线上。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案例:
小曾在单位是个人缘极好的小伙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从业务员做到了业务主管的职位,有朋友问他升职的秘诀,他笑了笑说:“无论是上司还是同事,都是有情感的,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多去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理解他们,自然就和他站在了同一战线上,还有什么关系搞不好呢?”
有一次,小曾准备给经理送文件,却在经理办公室外听见经理的怒吼声,原来是秘书小徐忘了及时给经理配备口罩和消毒防护用品。“我要你这秘书干什么吃的?这点小事都忘了?”
小曾敲门进去后,立马为秘书解围:“张总,您一天这么多事要处理,别为这点小事气坏了身体啊。对了,昨天我一个朋友从外地给我带了今年新出的碧螺春,我一会儿给你送过来尝尝?”听到小曾这样说,张经理脸上紧皱着的眉头才稍微舒缓一点。
而这件事后,秘书小徐也就记下了小曾的“情”。在业务上,一旦有什么新消息,都第一时间通知小曾。
小曾在事业和人际关系上一帆风顺,得益于他深知这样一个道理:人际交往中,和对方站在同一战线上,会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产生积极的交际效果。
当然,与他人建立情感共鸣不一定要经过精心策划,也不一定要谈吐深刻;它的目的甚至不一定是为了形成长久的人际关系。实际上,和街头巷尾的一个陌生人随便闲聊几句的快速情感交流,也能使我们一整天都感到轻松愉快。
那么,生活中,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01. 突破“安全距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个“安全距离”,并以此为直径,为自己划定一个安全的“自我保护圈”,在这个“保护圈”内,人们会觉得很安全,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踏入这个安全的“保护圈”,因此,他们对亲近的人是不设防的。
如果一旦有人走进了他的“保护圈”,就可以证明他们是非常亲密的人。而对于陌生人来讲,当你处于他的“保护圈”之外时,对方就不会产生警惕和戒备心理;如果你走进他的“保护圈”之内,对方就会感到不安,并试图拉开你们之间的距离。但当你已成功地进入了对方的“保护圈”之内,则往往就会产生对方是自己亲近之人的错觉。
02. 制造“自己人”效应
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并且更加愿意相互接近,相互体谅。这就是“自己人效应”。
所谓“自己人”,就是与自己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的人。人们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所以,我们要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与他人“打成一片”,首先就需要在心理上让他人感到你和他是“自己人”。
03. 寻找共同话题
无论是对一个陌生人还是陌生的群体而言,沉默不语均被视为对这个群体的拒绝;说话太多也难以让陌生人接受,而且还可能会让人感到害怕。而人们对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也总是更容易产生好感。
如果你能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你就能轻松走进陌生人的内心,从而轻而易举地跨过与他之间的栅栏!
写在最后:
总之,无论使用什么方法,一旦和对方产生了心理共鸣,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事件与心理冲突会大大减少,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热情获得他人的正面评价,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对方站在同一战线上!
作者:乐天心理咨询师 暮夏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