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来访者美静找到我,她这次来是要解析一场噩梦。
三天前,她做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梦,过了好几天,她依心有余悸。梦中是片段式的场景,像电影闪回一般,一段一段地出现。一开始,美静来到了一个花园。花园里站着一个长发飘逸的女子,美静对她的背影很熟悉,可是又看不见她的脸。
走近后,美静发现长发女子杀了人,并且在肢解尸体。美静一阵眩晕和呕吐,她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赶快逃走。她跑啊跑,跑啊跑,可是双腿好像就是跑不快。跑了很久之后,她又回到了长发女子面前。这次她同样看到女子在肢解尸体,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害怕了。
场景转换之后,长发女子开始喂美静吃食物。美静知道食物里藏着一只“杀人的手”,于是拼命地躲藏,可是长发美女一直逼她,样子看起来很疯狂。美静正要逃开时,遇见了一个男孩。她向男孩求助,希望他能解救被疯女人追赶的自己。
男孩欣然答应了,可是,他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长发女子的帮手,两个人合起伙来抓美静。美静再次选择了逃跑,她跑啊跑,跑啊跑,她用了很大的力气,却好像只跑了几十米的样子。在她马上被抓住的时候,美静从梦中惊醒了。
在分析美静的梦境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下她做梦前的现实情况:美静和她的同事也是最要好的闺蜜甜甜,爱上了同一位学长李涛。两个人都在偷偷暗恋的时候,甜甜先向李涛表白了,因此他们变成了男女朋友。
美静虽然一再隐藏内心的情感,最后还是因为一件小事和甜甜发生了争执。从此之后,两人的友谊受到了影响,美静的生活也出了问题。她开始失眠、头晕,睡觉的时候经常做噩梦,情绪也不高了。在吵架后的第二天晚上,美静做了这样的梦。
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其实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角度进行撰写的。
基于当时社会科学技术条件,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中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这一观点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
生活中,很多人强调说,“我从来没有做过梦”,或者“我从来记不住梦到了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没有人是不做梦的,之所以有人会不记得做过梦,或者不记得梦见了什么,是因为他们醒来的时间不是在睡眠阶段中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在睡眠时,一旦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的心脏频率、眼动速度和肌肉的活动强度都和觉醒状态时差不多,人就在这一阶段进入梦境。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至今还不能解释。
所谓“白日有所思,夜晚有所梦”,从这个梦境的表面来看,美静将心中的愤怒和矛盾在梦里表达了出来。那个披着长发的杀人女子就成为闺蜜甜甜的化身,当美静向一个突然出现的男孩求助时,男孩瞬间变成了甜甜的帮手,也就意味着,她喜欢的学长和甜甜在一起,而不是和她。无论美静怎样奔跑,总是跑不动,跑不远,也意味着她在现实中的彻底失败。
当然,如果按照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看,美静看见的是长发女子的背部而不是面部,代表了她潜意识中一种“拒绝”的态度,比如拒绝面对内心的情感,为了维持友谊,拒绝向喜欢的男生表达心迹。
此外,杀人是一种摆脱外来影响的手段,而被杀则象征做梦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美静在梦中是被杀,意味着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在追求男朋友方面不如对方,发生争执后,她的内心受到的震荡比较强烈。
当做梦者梦见杀人这种极端暴力的手段时,常常意味着潜意识的能量正在积聚,将成为做梦者对暴力追求的一种暗示。因此,我对美静说,她需要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勇敢地面对内心压抑的欲望和情感,否则的话,对身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强调了梦境的来源,
一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童年期创伤事件;
二是内心愿望的实现;
三是由现实情况引发的一系列联想。
当然,弗洛伊德在书中强调了潜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大多数梦境都和童年期的心理创伤有关。比如,一个经常梦见被蛇攻击的女子可能在童年期遭遇过性侵犯;一个小时候被父母虐待的男子经常会梦见被人追杀,或者真的杀害。
随着人类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正在慢慢被推翻。2008年,美国的一份对人类梦境的最新研究表示,梦境中的素材更多来自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产生于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和遥远的童年期的经历相比,日常的记忆、生活中的小事对梦境产生更重要的影响。比如,和朋友的一次争执、一部精彩的电影,或者和朋友聊天时的重要话题。
写在最后:
很多人都做过被人追赶,但是又不能动弹,或者跑也跑不动,跑不远的梦。这种梦境是大脑对自然情况的一种反应。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做梦者的身体常常麻痹,因此,潜意识将这种身体的麻痹转化为心理上的无助感,人就会在梦中努力逃脱追捕,却又好像马上就要被抓到。
此外,飞翔的梦境也是人们经常遇见的梦境之一。来自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认为,飞翔表现了人类的“遗传记忆”。达尔文曾经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由鸟进化而来,因此,飞翔的梦是一种遗传记忆的表现。同时,这种梦境也表达了做梦者希望摆脱困境,获得希望的心理期待。
参考资料:
1. Morewedge, C. K., &Norton, M. I. (2009). When dreaming is believing: the (motivated)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96(2), 249-264.
2. 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037-038
作者 | 暮 夏
编辑 | 李若晨
策划 | 吴乐东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