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似乎都不愿意主动开口而导致场面冷清、尴尬,此时该如何是好?要知道,只有沟通才有交际,开口交谈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此时,如果我们懂得恰当的寒暄,就能处理好这一步,使交谈气氛迅速融洽起来,使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
寒暄者,应酬之语也。寒暄意在于“暄”,即暖场之意。因此,寒暄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寒暄的主要用途,就在于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传达自己乐于结交之意。
所以,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铺垫。而不谙寒暄的礼仪,则显得有失交际水准。比如,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本应适当与对方寒暄几句,却只是点头致意,则会被误解为不愿与之交谈或者不屑与之结交;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而不见,不置一词,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但寒暄也并不是毫无章法的。我们来看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一大半的人还没来,大家等得焦急。主人心里也很焦急,随便说了一嘴:“都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没来?”
所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便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了几位好友,越发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走了呢?”剩下的人一想:“走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剩下的便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比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局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考虑再三,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啊!”朋友一听,心想:“不是叫他们走,就是叫我走了。”于是也走了。
在这个小故事中,主人公本想通过一番寒暄来暖场,打破场上的尴尬和沉寂。但在寒暄时却不得要领,让在座的客人认为自己是“该走的”而相继离开。可见,寒暄之语也不是随便说的。有人因为会表达而说出让大家都舒服的话而受欢迎,有人则因为表达方式不当而在人际交往中吃亏。因此从人们的心理角度看,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说出自己喜欢听的话。
可见,并不是任意的寒暄都能起到正面的作用。不恰当的寒暄很可能会弄巧成拙。我们要想让寒暄起到应有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
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深感荣幸”之类的。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想要随意一些,也可以说“久仰您的大名”、“某某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听过您作的报告”之类的。
2. 跟熟人寒暄
用语不妨要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今天气色不错呀”、“您发型真漂亮”、“您的小外孙好可爱呀”、“今天的风可够大的”、“上次去云南旅游可好?”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显得过度做作,大可不必了。
寒暄既不允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如“哎呦,你怎么又胖了”、“这衣服可真不适合你”等。
写在最后:
寒暄虽然是一些简单的话语,但是却不可忽视。因为它是交谈的催化剂,能够在彼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但用的不好,就会让对方误以为我们的不喜欢对方或是不够礼貌和友好。
用好了既能满足人们的亲和心理,又能拉近距离。所以寒暄,也是需要我们平时多多学习的一种语言技巧。
作者 | 暮 夏
编辑 | 王俊楠
策划 | 吴乐东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