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里来了一个男生,他怯怯的将他的故事和顾虑小心的说给我听:
“我叫王鹏,是一名职场新人。在大家看来我的简历无疑是非常抓人眼球的:毕业于名牌大学,成绩优异,保送研究生。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非常看重我,也都很照顾我。
有天晚上我所在的部门聚餐,作为新人我也一起跟着去了。
由于大家都很熟了,所以在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气氛非常和谐。但唯独我一人坐在席间却是如坐针毡,备受煎熬。我知道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但又总无法开口。
其实我觉得自己压根就没有融入到这个集体。坐在椅子上,也不敢抬头看同事,生怕他们会跟自己说话,自己答不好会被嘲笑。
我低着头吃东西,却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难以下咽。感到好像所有人都在看着我,这让我突然感到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时候,部门的张主任问我:‘最近怎么样啊,来我们部门还适应吧?’
我低着头,艰难地回答道:‘适……适应。’
部门的刘副主任说:‘小伙子别紧张,大家出来就是放松的。’
这一句话让我更加面红耳赤,无法搭话。我觉得自己在这里一秒也待不下去了,祈祷着聚餐早点结束,早点离开这个让自己尴尬的地方。
终于,聚餐结束了,大家都纷纷吵着去唱歌,主任也同意了。我也很不情愿地跟着大家来到了KTV。在KTV包厢里大家真正地high了起来,不停地唱歌,互相调侃,热聊起来。
而我却躲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只希望聚会快点结束。我庆幸没人看到自己,庆幸大家没有让我点歌,如果此时自己能变成一个透明人那该有多好啊!
大家一直玩到下半夜才意犹未尽地回去了,我也艰难地挨过了一个晚上。我觉得这个晚上是有史以来自己最痛苦的一个晚上。但在内心我也非常懊恼为什么自己不能融入到同事们当中!
一个月以后,部门又组织聚餐,当大家邀请我时,我推脱说自己晚上跟朋友约好了。此后,同事的生日宴会、公司的年会我也都找理由推脱了。
我感到自己缺乏自信,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社交上这么不行。我好希望自己能在任何场合谈笑风生、游刃有余,但是机会真的来了,我又只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个透明人。夏老师,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为什么会这样?”
最著名的特殊社交恐惧症案例,莫过于《国王的演讲》中的乔治六世国王。处于“二战”非常时期的英国,急需一位能够带领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国王。而乔治六世却无法流利地进行演讲,不能带给英国人民勇气和力量。幸好在医生和家人的鼓舞下,乔治六世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克服了对于演讲的恐惧,最终带领英国人民战胜了法西斯。
不过,心理学家觉得将特殊社交恐惧症简单地这么一定义并不过瘾,他们做了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又给特殊社交恐惧症分了类。主要有这么几类:
一般社交恐惧症就没那么挑了,患了这种病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感到不适。比如大家聚餐的时候,案例中的王鹏会觉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想上厕所,希望逃离。在人多的地方他们无法正常地说话,不能流利地表达。有的人一分钟也不想在公共场合多待,他们在人多的地方不敢抬头,低着头迅速逃跑到人少的地方。
我曾经说过,很多心理疾病都是由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引起的,这次如果我们要寻找社交恐惧症的根源,那么就得回到患者的小时候。
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或者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到过某种打击,是社交恐惧症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王鹏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他们对大众的恐惧。
当我问他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他竟然哭了起来。待他终于平静下来,他缓缓地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每天非常尽职尽责地帮老师收作业、发作业。不过,小学时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孩子,所以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特别是英语成绩,尽管是英语课代表,但每次英语考试的成绩都在班里垫底。
有一次在英语课上,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于是站起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师看到我的表现非常生气,对我说:‘就你这样还做英语课代表,怎么给同学们做出表率啊,我看你英语这么差,就不要做英语课代表了。’
于是老师当场撤掉了我的英语课代表职务。那天王鹏只记得自己站在原地,脸上发烫,我知道所有同学都在看着自己,恨不得自己立刻消失。放学后,我第一个冲出教室,不想跟任何一个同学结伴回家,因为我知道他们肯定会嘲笑自己!”
后来王鹏变得自卑而懦弱,不敢面对别人的目光,走路总是低着头,跟人说话不敢看人的眼睛。久而久之,他便不敢出现在人多的场合,他觉得周围的人一定都在嘲笑自己。我将这件事判定为导致王鹏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个过程,几个阶段,逐渐改变患者的心理认识和行为,从而使社交恐惧症患者不再恐惧社交。
系统脱敏法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非常完善的方案。系统脱敏法一般先对患者进行认知治疗,让患者明白你害怕的这个东西,其实它并不可怕,不光我们不怕,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怕,所以你也别怕了啊,听话!
认知治疗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患者找到恐惧的心理根源,就是搞清楚小时候什么事把你吓着了,你才会这么高冷地不跟人打交道。找到原因之后,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心中的自卑与恐惧。
当患者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所恐惧的事情,达到了这么一个“知己知彼”的状态之后,下一步就是将患者投入到社交中。
在患者进行社交的过程中,肯定不断地出现恐惧和抵触情绪,这时候心理医生就得及时插手,跟踪其情绪和心理的变化,及时对它们进行修正,这样实践和理论两手都抓,两手都硬,逐步使患者对于社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通过不断地修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恐惧,帮助其克服恐惧和焦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普通人,何尝没有社交的恐惧与焦虑呢?
比如公众演说是每一个人都会紧张的事情,但是这种紧张的情绪据说只会持续90秒,当90秒过后,大家就可以轻松自如。但是关键就在于,很少人能扛过这90秒,他们受不了这90秒的挣扎,离开了演讲台,然后告诉别人自己害怕演讲。
对于交往也是一样的,面对陌生的异性,其实大家心里都会紧张,但是紧张并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只要坚持过这短暂的不安期,就能够轻松自如地与异性进行交往了,不要在不安期里面退缩,走过不安期,我们都是社交高手!
作者 | 暮 夏
编辑 | 王俊楠
策划 | 吴乐东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