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多久没有和父母好好说话了?还记得上一次与父母微信视频是什么时候吗?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这样的亲情关爱下长大的我们,慢慢地变了。
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北大毕业高材生,亲手写下万字书信控诉父母的过度关爱,批判中国式父母的控制欲,过渡关注自己的隐私。
这个观念在众多父母心中觉得莫名其妙,父母都是在关心你啊,怎么可以说是在控制你呢?
渐渐地,我们的内心想法都不再跟父母沟通了。
一项数据显示,52%的年轻人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或者进行了分组。
心理学分析,造成现代诸多年轻人和父母关系疏远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来自于两代人的思维差异,生活处事观念,以及成长环境的变化。
最习以为常的工作、生活、感情等生活琐事,父母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现状,孩子的安康。而子女却把这些关心当做是父母侵犯自己隐私的事情,对自己的内心形成压力,甚至是反感。
这其中还有一个心理效应——“交错沟通”。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依然是如小时候般的儿童,时刻需要自己的关爱呵护,所以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在孩子眼里,以前可能通过与父母的沟通了解世界,但当自己长大后,会有自己认知世界的判断标准,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而父母的意见逐渐变成一种参考,而非绝对,所以在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越来越希求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进行,甚至会希望父母采纳自己的建议。
认知的变化,会带来沟通交流的角色变化,如有一方未达到平衡,就会造成沟通的中断,这就是“交错沟通”。
当父母与孩子沟通出现问题时,又该如何调解呢?
曾经也如其他父母一样,过渡关注自己儿子的龙应台,用35封书信打动了儿子,连接了儿子内心。其中最令年轻人达成共鸣的是下面这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也许,年轻人的心中也会渴望有这样一种明事理颇具同理心的父母,能够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父母的“有条件”沟通,让年轻人觉得父母无法理解我们,而形成了一种障碍。而父母们“放下条件”,才可能冲破成为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障碍,打开与子女沟通的新世界。
怎样做到“放下条件”呢?在心理咨询中,有一种方式叫做“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就是心理咨询师今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来访者,来访者的情绪是怎样的,素质是怎样的,都需要做到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这样会让来访者感觉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说话能够得到正向反馈的人,这是心理咨询的共情心理。
同样,如果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放下了以往的条件,忘记了孩子的性格,忘记了孩子的臭脾气,以一种全新姿态去接受正在成长的孩子的时候,子女会因为这种尊重,这种沟通交流的变化,更加地敞开心扉交流。
也许这时候,感情、生活、学业、事业,我们都会与父母沟通,甚至会发现父母,原来是真的蛮有经验的。
心理咨询师推荐:白祯臻
作者 | 小 智
编辑 | 徐佳茜
策划 | 吴乐东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以及网站链接,违者必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