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17年末,我因急性脊髓炎在市六医院神经内科的重症监护室住了1周,后又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了一周,下文内容是在普通病房的观察)
在我去年住院期间,我的心理学老师来看望我,闲聊的时候,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住在神经内科的人,虽然因生理疾病住院,但也都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会有很大帮助。”
老师走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病因,顺便也开始观察同病房的病友。有趣的现象很多,3床的老太太不想住院,吊完水多晚也要回家,医生护士不同意,她就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回去。并坚持要出院,医生给她开的检查,她也不想做,她说医院就是为了坑钱才让她做各种检查。
6床的老太太不愿意出院,医生同她商量好好久,每天早上查房,都和她说可以走了,她总是找各种理由不想走。5床的姑娘,下午住进来以后,就是一直躺着玩手机,晚上也没人来看她,第二天早上也没人来看她,她一直也没有吃什么东西。
几天下来,对大家的故事也有了些了解。3床的老太太身边没有亲人,唯一的儿子在美国,来陪她的人,据说是想嫁给她儿子的一个姑娘,老太太待人很刻薄,防范心很重。
6床的老太太不愿意出院,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开口要钱。医生下最后通牒的那天晚上,她一晚上都没睡,在被子里偷偷的打电话,打给她的大儿子,二儿子,问谁能来接她,出院以后可以去他们家里住么?说出院要结算住院尾款等等。打完电翻来覆去睡不着,夜里喊了几次阿姨要上厕所。
5床的姑娘第二天中午的时候终于有家里人来看她,她是外地来沪,公司白领,行动起身没有问题,就是头晕的厉害,家里人让她做个全身检查。
神经内科收治的多数都是脑梗塞,脑出血,或者像我这样的脊髓炎,还有与心理科交叉的神经衰弱等等。
在几位病友和我自己的身上,其实有着一种共同的因素,就是慢性压力。3床老太太的慢性压力来自于她的孤独,6床老太太慢性压力来自于人到老年的囧境。5床姑娘的压力,来自于工作,漂泊,大龄未嫁。而我的慢性压力,来自于对于自己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压力,是一种心理的现象,但通常也会伴随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会导致身体中皮质醇的分泌过量。
皮质醇,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是 HPA 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终端产物,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外在压力突然出现的短时期内提升人体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以适应特殊环境的变化(引自:范越阳,施建农,2009 )
看概念也许很难反应过来说的是什么,一个很好的形容就是:你在野外遇到了狮子,你的头脑收到这样危险的信号以后,身体分泌皮质醇,让你可以有体力,有精力,有战斗力,选择逃跑或者是战斗。而不是傻傻的呆住了,等着狮子把你吃掉。所以皮质醇本身是一个好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 皮质醇的代谢周期为24 小时, 其最高水平通常出现在早晨6-8 点,最低水平出现在凌晨0-2点,并在凌晨2点左右开始回升,其余时间段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引自:耿柳娜 2015)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压力在人群中的易感性增加。压力出现,通常伴随着焦虑,而人们用来抵御焦虑的方式,常会使皮质醇持续分泌。交感神经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我们,皮质醇的调节模式就会失常。皮质醇是将心理压力转化为神经症的生理中介。
皮质醇的调节失常,让心理的问题,通过生理的方式呈现出来,会使我们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破坏我们的消化功能,引起身体的疲劳,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说神经内科的患者,适合接受心理咨询。
如果压力这么可怕,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减少,甚至消灭压力。最初我也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出院以后,我的生活的格外悠闲。
用我每日所做的事情,和别人相比。别人是一周或者一个月抽一点时间来听曲,赏画,运动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而我每天的日常就是听曲,赏画,运动,还有如写个书法,下盘围棋,做顿美食等等,说好听叫琴棋书画,说不好听的就是吃喝玩乐。
在吃喝玩乐一年多以后,某天,在宋振韶老师的课上,我有了新的感悟。像是曾经被我忽略的问题,突然被意识到了,也像是一直搜寻答案的问题,在那个时刻突然有了答案。
在“压力”这看似消极的词语上,其实呈现一个倒U型的曲线。压力过大不好,但是没有压力也不好。倒U型的曲线很好的呈现了一个人与压力的关系。我们的误区,在于对压力的认知,想到压力就自动连接到消极,焦虑上。越是惧怕,越是想消除,反而在原有的压力上,有产生了新的压力。
所以,应对压力的方式,不是去消灭压力,也不用刻意去释放压力。而是享受它的存在,从认知上调整对“压力”这个现象本身的焦虑。
对于压力的欣然接受相对来说是不容易的,人们长久以来把压力看成是需要避免的事情,经常把它同负面的结果联系在一起。但有趣的恰恰是,如果我们想要避免压力带来的负面结果,要做的就是对压力的欣然接受。
记得有老师曾讲过一个现象,说有的妈妈对孩子的照顾很细心,所有孩子接触的、用的东西都要消毒,确保孩子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在孩子1-3岁的时候,这没什么问题。当孩子3岁上了幼儿园,发现孩子经常生病,根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在这个现象中,妈妈做的对么?妈妈做的没错,让孩子远离细菌病毒,但是在我看来,细菌和病毒的存在,也是一个倒U型曲线。完全消灭不好,存在过多也不好。适度即可。
你有压力么?你的压力过大,还是过小?你认同压力可以变成一种享受么?
作者 乐天心理 胡可
文章来源:上海心理咨询机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