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中,各高校的夸夸群火遍中国年轻群体。
被裁员现在事业边缘徘徊,求夸。
刚考完了一门专业课,求夸。
新来了个室友,是个大美女,求夸。
今天终于买到了喜茶,求夸……
夸夸群里的网友们也纷纷展现了眼花缭乱地花式赞美。
内心有底气,会有更好的等着你!夸!
看似慌中带急,实则稳中带皮。夸!
敢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都好看 !夸!
背上带酒味的包去上课,你就是整条街最醉人的崽。
说话会加标点符号,减少了大家的阅读障碍,是当代难得的清流。
甚至在3月8号女神节之日,某男性非常沙雕又机智地送女友一个夸夸群服务,更是将夸夸群登顶热搜。
有年轻人表示,夸夸群在进群之处就会有群规定:“在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大家眼花缭乱的赞美,没有杠精,没有互喷,只有欢乐源泉和爆笑,互相夸赞能够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积极正面的反馈。”
为什么夸夸群会风靡校园甚至已经毕业步入工作的年轻群体?
有社会学专家表示,学生白领年轻群体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轻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他的书《人性的弱点》中曾写道:他小的时候,母亲过世了。9岁时,他的父亲为他娶了继母。继母来到他家的时候,父亲指着卡耐基对她说:“这个孩子是全镇最坏的孩子,你要提防着他,他可能会给你捣蛋。”卡耐基的继母责怪道:“你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儿子呢?在我看来他可能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就是继母的这句话打动了卡耐基,他就在这样的期望和鼓励去成长,最终成为了很优秀的人。
心理学上也有一个知名实验叫赫洛克效应。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试验者分成四组,在不同的诱因下完成任务,第一组是激励组,每次工作完成后予以表扬鼓励;第二组是批评组,每次都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和训斥;第三组是无视组,每次工作,无论完成的怎样都会被无视掉。第四组是控制组,与前三组隔离,并且对工作没有回馈,忽视掉。
实验结果显示,前三组的工作成绩都比控制组优秀,其中表扬组与训斥组显然比忽视组优秀,并且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这个实验就可说明如果对工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促进工作后续发展,
赫洛克由此提出了“赫洛克效应”,赞美的效应明显会高于其他形式表达情绪的方式。一句赞美就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让人产生无穷的潜力。
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剂良药,夸夸群”没有深文大义。求夸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求人夸赞;而夸赞的人,也未必是真的想要夸赞人。但是通过类似夸夸群这样的形式,让日常焦虑不安的年轻群体甚至中年人在心理上得到莫大的安慰,产生积极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家庭,何乐为不为。
作者:乐天心理 张智慧
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网站链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