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老太太年少时是出身勇毅侯府的嫡长女,宅心仁厚,明辨是非,和蔼可亲,品行高洁,是盛家德高望重的长辈。早年丧夫的她把全部心血用在培养庶子盛紘成材上面,对幼时失去生母的明兰关爱有加、呵护备至。在盛明兰成长道路上出谋划策,是盛明兰在盛家唯一牵挂的亲人。
以上是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今天,作者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戏谈一下,在电视剧“知否”中,作者看到的盛家老太太是怎样一个人? 在剧中,有一段情节是这样的:老太太被康王氏下毒陷害,生命垂危时,盛家老爷(盛紘)还在平衡权益,犹豫是否要为老太太讨个说法。在这段情节中有个桥段是这样的,盛家老爷(盛竑)劝明兰;:“算了,大家都是骨肉至亲,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不要逼人太甚。”明兰回答:“是的,在这大宅子里,我和爹爹有血缘关系,我和大哥哥、二哥哥、姐姐们都有血缘关系,我们这个宅子里的人都有血缘关系,只有祖母,只有她一个人是没有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可是她却为了我们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付出了一辈子!”若非盛明兰殚精竭虑的谋划计策、全局把控;顶住压力、寸步不让的维护着老太太,可能盛老太太将是全剧中最大的悲剧人物,应验了那句“好人没好报”的古话。那这个我们都认为的“好人”——盛家老太太是如何有这样一个人设的呢?是因为盛老太太是一个对自我有着理想化意象的人。是一个能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品行高尚的人。现在,作者就带大家从心理学角度,看看老太太是如何成为一个“好人”的?
一、老太太与原生家庭
当初,作为勇毅侯府的嫡长女,身份是何等尊贵,但是,盛老太太为了爱情,不顾家里反对,嫁给了盛家老太爷。那个年代,婚姻讲求的是“门当户对”,女子以嫁的夫家为荣耀,可盛老太太在当时竟然为了爱情下嫁,这理想化程度可见一斑啊,后来,老太太在盛家丧子丧夫,娘家为老太太重新安排了婚事,让其改嫁,但是老太太毅然留在了日益落败的盛家,还因此得罪了娘家,断绝了关系。这里,显然能看出盛老太太和父母是有冲突的,盛老太太的父母确实是为了这个女儿在考虑,现实如何对女儿有利,他们就如何为女儿打算,可是,正是这样,才形成了他们与女儿的冲突。因为,盛老太太的父母都是现实的人,而盛老太太是理想化的人啊,所以盛老太太怎么会遵从现实原则做一个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呢?她对自己的意象是一个——宅心仁厚,明辨是非,和蔼可亲,品行高洁的人,所以她会找机会去实现她的这个意象,而拯救一个落魄的家族,那正是一个最大最合适的机会了。那盛老太太又是如何与父母会有这个冲突的呢?盛老太太的父母似乎从未真正认识女儿是个独立的个体,女儿想嫁什么样的人他们不知道,女儿要嫁的人,他们反对,女儿要不要改嫁,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却觉得为了女儿好,逼着女儿改嫁,直到最后,犟不过女儿,也觉得自己一片苦心被女儿伤害,于是采用了关系中最有害的方式——断绝关系,这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也时常有发生,可能这是被子女伤透了心的老父母想要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父母认为的一种对儿女有效的惩罚方式,但是这样的惩罚恰恰反映了父母已无力再继续影响和教育子女,终究落得两败俱伤,而且对彼此都是一种长远的伤害。在与女儿断绝关系后,勇毅候夫妻竟也没有再去联系,这也是狠得下心肠的人,和盛老太太能牺牲自我,成全他人恰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个人觉得盛老太太并没有认同她的父母,可能是因为一方面父母更关注荣耀和名声,这些外在的东西,而盛老太太从小在宫里长大,看破了这些达官显贵们的尔虞我诈和招权纳贿,所以更看重内心的修养和品性。在中国文化的相关表述中,对生命个体所要求的是强调道德至上的“超我”,当一个人自觉按照这些规范去塑造自己,并将之视为自己存在意义所在时,说明外在的礼教要求已经内化为这个人自己的一部分,即构成了他的“超我”,成为这个人自觉追求的目标。所以,老太太把内化的“超我”这一部分变成了她的价值观,这样自然就与父母的价值观会不一致,就得不到父母的认同,那么她就需要社会的认可,来支持她的价值系统,所以通过为盛家牺牲,成为一个有口皆碑的人,通过人人都说我好,那我肯定是好的,我做的也一定是对的,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观及防御因自己的选择而远离至亲的孤独感。
二、老太太与盛明兰
老太太收养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出孙女明兰,呕心沥血,百般呵护,把明兰教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老太太曾说明兰是她的心尖肉,从心理学角度看,老太太是把自己的意象投射在了明兰的身上,明兰成了老太太完成自我的体现。剧中有一个桥段,明兰为了保护自己,用了些小心机,在向祖母请罪时,老太太问她:“你有什么错?”明兰:“我不该用了心思对待姐姐们。”老太太问:“如果如兰错了,会怎么样?”明兰:“那大娘子肯定是要拼命护着的。”老太太问:“那墨兰错了呢?”明兰:“那自有林小娘护着。”老太太:“只有你没人护着,那你保护自己有什么错呢?”原先,明兰也是认为这位品行高尚的祖母一定是要责罚自己的,可是没有想到祖母告诉她在这深宅大院里,她为自己想,保护自己是没有错的。这里,似乎这位祖母一改常态,不再以道德不再以品性来要求她,而是想要她为自己考虑。这里的话,就要提到当初老太太下嫁盛家,本以为一生一世一双人,夫妻和睦,也对得起自己的选择,但是不久,盛老太爷就纳了妾,而且自己的独子还被小妾害死,这对她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所以,当明兰成为老太太自我投射的一部分时,老太太想要在明兰身上补偿当年因为自己的理想化,过分认同“超我”,忽视“本我”的需求,以为只要自己做到道德至上,就能保障婚姻幸福,就能保护自己,否认了人性中的阴暗面,没有为自己打算,没有好好的保护自己,导致所托非人,遗憾终身的下场。到最后,老太太为了支持明兰救自己的丈夫,不管她苦苦经营的盛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的危险,这似乎是她借由为明兰讨个公道的做法,去完成潜意识中,为她和她的孩子当初在盛家没有受到保护,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攻击。通俗一点讲,就是在盛老太太心里:“明兰就是我,我已经为盛家牺牲过一次了,而且不值当,我不会再牺牲一次了,这次,我要为自己活!”
戏说“知否”人物篇,正经的去做一件不正经的事情,方能悦人悦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呢?哈哈。
作者:乐天心理 季蓓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来源网站链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