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人在接受信息或者刺激时,存在着一个主观的容量,一旦超出这个容量,人就开始厌倦,烦心,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信息了。那么,该怎么说话,才能避免听的人出现“超限效应”呢?
一、抓住重点,多说不如巧说。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一个人说话,如果总是絮絮叨叨、喋喋不休,那么听的人早就不耐烦了,更谈不上听得进你话中的精彩内容。因此,说话的时候要有重点,切忌漫无目的絮絮叨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每逢他的课,无需点名也是座无虚席。这位教授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讲课更是讲究方式。他课前总会罗列出当天的重点内容,再围绕着重点各个击破,整节课重点突出,有主有次,干净利落,听得学生如痴如醉。
二、语言要清晰,有条理,具备逻辑性。
很多人说话的时候不具备条理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这种方式随意舒适,但是听的人往往也是一头雾水,听多了就会产生厌倦的感觉。我有一位同事,性格活跃,喜欢说话,特别是大伙儿聚会时,他总是发言最多的那个。起初,大家还饶有兴趣地听,并且适时回应。渐渐地,他的发言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没人接得下去他的话了。大家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这就是说话没有条理带来的后果。
三、善于倾听,让别人也要有说话的机会。
我们说话的时候,往往都是互动的场面,即便是演讲,演讲者也会希望台下的听众与之互动。所以,说话不能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有来有往”才更有意思。就如我一开始提到的父母批评孩子,正是因为父母往往只有批评,而缺乏让孩子解释或是阐述自己想法的机会,这种单方面的沟通只会让孩子更加听不进去,从而渐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学习说话,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互动的沟通才最高效。
其实,关于说话的技巧,墨子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天,墨子的弟子问他:“老师,人是说话多好还是说话少好呢?”墨子思考片刻后,说:“你看,田间的青蛙每天都叫个不停,但是人们都不予理睬,而雄鸡每天只是啼鸣几声,人们就应声而起。”希望墨子的这个比喻,对大家有所启发。
上一篇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谈恋爱?
下一篇文章:
宽大效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咨询项目: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一般心理问题
组织项目:企业EAP疗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