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线上远程、线下面对面心理咨询,下载乐天心晴App首次下单赠15分钟免费咨询
<<点我下载乐天心晴APP注册即可下单抵用>>

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造成后果(下)

 B.太多的短信

2010年,马里兰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苏珊·莫勒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要求200名学生在24小时内屏蔽任何媒体,包括短信。很多学生都显示出了戒断反应、渴求和焦虑。“给朋友发短信或即时通信信息能给我一种持续的安全感。当我没办法享受到这种安全感时,我感觉非常孤独,仿佛与世隔绝了。”一名学生如是说。另一名学生则更加直白:“我肯定是上瘾了,而且这种依赖还很严重。”2015年,现就任于特拉华县社区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利斯特-兰德曼和同事对沟通习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短信在青少年中变得极为流行,很多青少年短信使用者都表现出成瘾症状。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青少年和赌徒有很多类似之处,例如缺少睡眠、有戒断反应以及在活动时间长度的问题上撒谎。

这项研究阐明了发短信的频率本身并不等同于强迫行为,关键在于对个人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利斯特-兰德曼在文献中指出:“有强迫性短信行为的人,会尝试摆脱发短信的冲动,但通常却以失败告终。他们在受到其他人的质疑时,会变得很有防卫性,而当他们无法摆脱这种行为时又会感到沮丧。”基于这些标准,虽然男生和女生发短信的频率接近,但女生出现与短信相关的问题的概率是男生的4倍。

更加让人感到震惊的是,2012年,皮尤调查中心的阿曼达·伦哈特对全美范围内799名12到17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的青少年仍会经常参加面对面的社交,而63%的青少年主要通过短信交流,他们平均每天要发出167条短信。

除了成瘾的倾向和面对面社交的减少,利斯特-兰德曼和同事还发现了强迫性短信行为和较差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2010年,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开展了一项研究,对4257名高中生的短信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的青少年都是极为活跃的短信使用者,他们每天发送超过120条短信。这些短信狂人尝试酒精的概率会翻倍,使用非法药品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出41%,有性行为的概率约为普通人的3.5倍,有至少4名性伴侣的概率会提高90%。

如何解释发短信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些数据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解读。首先,如果一个人是强迫性或成瘾性的短信用户,那么在我看来,他很可能有强迫控制困难。这些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可能表现出强迫行为,例如尝试毒品、酗酒、滥交。与此同时,这也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经典问题:是有强迫症的人更可能滥发短信,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造成或强化了强迫行为?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C.面对面接触难以替代

尽管新技术带来的社交似乎很容易让人上瘾,它却似乎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与真人接触的深层次需求。相反,它似乎给我们带来一种社会关系以媒体为介质的假象。我们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多巴胺感受器随时在期待下一次伴随着“铃声”而来的新鲜感和愉悦感,无论这些感觉来自于短信、即时通信信息、推特、Facebook更新还是Instagram图片。

二十多年前,现就职于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可以保持与150个熟人的联系,但只能维持5个左右的亲密关系,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了。150这个数字,也被称为“邓巴数”,被认为是“每个人能够维持的稳定人际关系数量的极限”。令人惊叹的是,邓巴发现这个数字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稳定。

社交媒体并没有改变这种关系。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数据科学家布鲁诺·贡萨尔维斯和同事希望通过研究了解,推特是否改变了用户能够维持的社会关系数量。他们发现人们仍然保持着100~200个稳定的社会关系。而最亲密最重要的关系大约是5个,这些人也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我们会经常碰面,并且在危急时刻会呼叫对方。

研究者将这种面对面的人际关系的益处归结于一种“共享经验”效应:当你和一个人一起哭过一起笑过,当你们一起去社交场所或是共进晚餐,当你们共同经历了一段人生,这种社会纽带会更加紧密,无法被社交媒体所替代。在社交媒体上,你可以给一个Facebook好友“点赞”或是“分享”你的生活,你们可以共同观看一段大猩猩跳舞的Youtube视频,却很难真正在一起做这些事。

还有一些生理层面的因素是Facebook好友无法替代的。在过去几年中,邓巴和同事一直在研究身体接触的重要性。他已经了解到为哺乳动物梳理毛发、抚摸它们会触发内啡肽系统;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身上也是如此。通过一系列研究,邓巴和同事发现轻轻的一个触摸就可以触发对人际纽带十分重要的内啡肽系统。根据邓巴的研究,我们的皮肤有一组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很常见的神经元,它们只对轻抚产生反应,其他类型的触摸则无效。

邓巴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提到:“我们认为皮肤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梳理毛发的行为触发内啡肽反应。”正如多巴胺可以刺激饮食和生育,由接触释放的内啡肽似乎也可以增强人际纽带。Facebook好友无法复制这些体验,他们无法轻拍我们的背或是给我们一个拥抱。

邓巴同样关注新的技术世界给儿童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对社会交往的现有研究中,我们知道童年早期时的经历对大脑中负责社会交往、同理心和其他人际交往

能力的区域的发育十分重要。如果因为过多地关注电子屏幕而缺少人际交往的经历,儿童大脑中的这部分区域就无法充分发育。

(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达拉斯,纽约州一家康复中心的执行主任,专攻成瘾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


上一篇文章: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造成后果(上)
下一篇文章:疑病症是一种强迫思维的表现,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分享到:

乐天心理咨询,解除心理束缚,重获心灵自由。      联系电话:021-37702979    021-52951186
标签: 网瘾
分类:网瘾成瘾心理咨询| 发布:乐天心理咨询| 查看: | 发表时间:2018-2-23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网址:http://www.wzright.com/
本文链接:http://www.wzright.com/psychological-counseling/3517.html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点击更新验证码

咨询项目: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一般心理问题     组织项目:企业EAP疗法培训
欢迎关注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官方微信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是上海心理咨询机构强迫症抑郁症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心理咨询服务创优全国 心理咨询中心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2240号鼎力创意园B401室  免费预约电话:021-52951186 021-37702979  Copyright © 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www.wzrig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44013 -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