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情?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一提到共情,就不得不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他是如此定义共情的:共情或共情状态,是指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的状态。 这意味着,你就像他感受的那样去感受他的痛苦或快乐,并像他察觉的那样去察觉其中的原因,但是永远认识到:“好像”我是痛苦或快乐的,等等。如果失去“好像”的特征,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 这是罗杰斯对共情的早期定义,后来他把共情看成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他指出,共情意味着进入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在其中游移而不做任何评价,对他人正在体验的恐惧、愤怒、脆弱、困惑等感受时刻保持敏感。 以这种方式与他人接触,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为了无偏见地进入他人的世界,你要抛开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你要抛开自己。 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很多时候,人与人的观点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坚持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自己。当我们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对方也不认同我们的观点时,矛盾就产生了,甚至触发敌意。 因为做不到共情,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生病”的关系模式:对抗、冷战、疏离、僵化…… 共情,是关系的柔化剂。无论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在心理咨询中,共情都是如此重要。罗杰斯对共情的积极作用曾做过专门研究。他提出,共情能够消除疏离感。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星球,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都是独特的。 如果这些隐秘的感受不被他人所理解,我们会感到无比地孤独和寂寞,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人类中的一员。如果你的感受,能被另一个人精准理解,你也许会觉得:我不是一个怪物,不是与众不同的,与人格格不入的;我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有意义的。 共情,让人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与关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与他交流时,他全然关注你,仿佛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仿佛与你交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善于共情的人。共情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人信任我,认为我值得交往。或许我该重视、关注自己”。 因此,共情可以让人们对自己采取更珍视和关心的态度,更准确地倾听自己的声音,更好地整合自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