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T可用于以下领域: 1.心理——心理咨询、戏剧治疗; 2.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艺术——舞台表演、演员训练; 4.个人——成长、减压 戏剧疗愈主要是针对围绕创伤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1. 创伤为中心的发展转换法根植与创伤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技法中(Johnson & Lubin, in press; Lubin & Johnson, 2009)。这种技法基于几个基本假设。第一:恐惧和痛苦造成认知,情感,行为及人际关系的扭曲。 第二,由于受害者本人对此类问题的回避本能根深蒂固,社会也普遍不愿提及此事,因此这种恐惧模式(fear schemas)并未改变。而创伤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就需要克服受害者的回避倾向,以便让已经生根的恐惧模式去感觉化(desensitize)。 由于对创伤经历的回避,人们普遍认为所有创伤叙述都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创伤经历最可怕的部分总是最后显露。 最后,人们理解创伤是受害者和施暴人之间的关系体验(relational experience),因此所有创伤治疗范式都试图在患者现有人际关系中将可预见的风险保持稳定。 2.围绕创伤的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详细询问创伤体验;2)指出来访者现在由创伤体验造成的保护性反应行为;3)指出现在比起过去,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并凸显来访者行为中适应不良(maladaptive)的元素;4)指出现在他们周围人的有些行为也许会让他们想起创伤经历,但他们对施暴人留存的恐惧常导致他们对这些行为的误读。 注意事项:在以创伤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中,大家的理解是来访者因生命中的创伤事件极度痛苦,因此多年来一直压抑相关情绪的表达。随着对创伤询问的继续,来访者也许会感到痛心,甚至会哭,常常是深度痛苦或大哭。治疗师要能够宽容这种情感表露,不应尝试抑制。来访者不会将这种表达视为二度创伤(如果治疗师引导或强迫来访者进入与创伤体验类似的行为,则会出现二度创伤),而是视为对创伤造成痛苦的自然表达。 3.传统的咨询方式的局限性,围绕创伤的治疗方法,无论在个人还是在团体治疗中,标准范式都是通过言语。当然,有时也用其它方式,比如加强来访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弹力;教授情绪控制技巧;通过教育让他们从认知上了解创伤的本质与影响,以便为言语探讨做好准备。治疗经常还包括某些特定的去感觉化(desensitization)技法,比如延长暴露(prolonged exposure)(Foa & Rothbaum, 1998), 眼部运动去感觉化与重新处理(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Shapiro, 1995), 或制衡技法( Counting Method )(Ochberg, 1996)。但是,在所有案例中,治疗都要求来访者克服对创伤的回避倾向,这可能暂时造成唤起程度提高;在安全无威胁的环境中对创伤经历的生动回顾后,可创伤症状会有所下降。最近,美国医药中心(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回顾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的所有治疗方式并得出结论:现在,围绕创伤的治疗方式是唯一一种疗效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式(相对用药与认知行为技法而言)(IOM, 2007) 4.戏剧疗愈是一种转化,简短回顾发展转化法(DvT)现存的理论和技法(Johnson, 2009)。DvT本身并非围绕创伤,它来源于存在主义视角。它的基本假设是,存在(Being)或体验(experience),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是说,生命的每个瞬间都全然独特,前所未有。这种不可重复性也许让人不安,于是我们的回应就是创造重复形式(repeating forms)(意象,思想,概念,词语,标签,身份), 我们试着通过这些让生命体验稳定下来。而这些重复形式集合就成为我们对现实的表象(our representation)。发展转化法的假设是,我们对现实的表象与现实本身从不对等,因为生命的每一刻都存在不可重复因素。我们把这一现象成为基本不对等(prime discrepancy)。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对生命体验的表象某种程度上永远是不完整,不肯定,不准确的 - 就像我们为世界绘制的地图永远不是世界本身。这一点上,我们同意Moreno的见解:自发性是生命的驱动力(spontaneity drives living)。同时这也带来焦虑,对于存在的深层焦虑,因为理解与现实之间似乎永远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我们的回应方式则是强调秩序,压抑模糊感(ambiguity), 以此使生命体验趋于稳定。 DvT理论认为,正是这种不愿容忍模糊与不完整的冲动,造成了个体,家庭,社会的种种不健康状态。尤其当我们要求环境或他人作出改变,以保持我们的稳定感,消极结果就显现出来。我们要求他人的行为符合某种特定的方式,事实上是我们对秩序的捍卫,这样我们才能感到安全。 5.发展转化法给出了另一条道路,并不试图减弱环境的不确定性(这本来就不太可能),而是减弱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某种程度上,这与去身体化一致,也是试图减弱人们的恐惧。其目的就是帮助来访者在不确定环境中更自如,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方法其实类似于教孩子骑自行车,或者教幼儿学步,或者教青少年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保证万全,却帮助个体提高自信,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平衡(经常被称为回归中心)。发展转化法在这方面分为几个层面:首先是区别层面(the level of difference), 我们帮助来访者不执著于同一或秩序,而是接纳差异,以谦卑的心接纳不完整的事实。而在渴望与偏好层面,我们帮助来访者既不强求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也不否认他们有需要。相反,我们帮助来访者以更健全的灵魂渴望这个世界,同时又培养自制力,保证道德正直。在领域(territory)方面,我们挑战来访者不要求清晰或纯粹,也不要求把那些相互冲突的部分分开,而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纳入更多相互性(mutuality)与可渗透性。要获得这些特质,我们必须学着宽容经历中那些不愉快的成分。最后,是历史层面,我们帮助来访者避免与他人的关系一成不变。这让人们在一段不断发展的关系中,更加投入,不断调整。对个体来说,面对世界就意味着满足多种需求,应对诸多意想不到之事,而发展转化法帮助来访者做好准备,应对一切。我们鼓励来访者不再执着,这个世界和亲近的人并不是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而生。甚至更进一步,在我们的鼓励下,当他人闯入来访者的生活,要这要那时,来访者不仅不会心存畏惧,反而能试着满足他人的需要。这一切,都需要来访者的心理上处理自他边界灵活自如,富有弹性,包容大度。不然,他们很容易陷入冲突或处于孤立,非战即逃。这在受心理创伤的少年中间尤为常见,身边照顾者的种种要求让他们难以忍受,因为他们非得事事顺着他们的意不可。当然来,DvT也不鼓励来访者对他人的要求处处让步。重要的是在一段关系中协调,商谈,处理问题。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件事不可避免,那就不要心怀恐惧;另外,生活本来就不是黑白分明,来访者需要接受这一点,与喜忧参半,零零散散的生活和平共处。DvT意在培养来访者自信,使得他们处理生活中种种意想不到之事时得心应手。物理世界本身就由森林,海洋,田野等混杂着意想不到之事的混合的过度领域(intermediate space)组成,那对于来访者的生活,我们又能指望它像地图或网格上的直线。 而DvT就把我们带进了森林,带进了Winnicott 理论中那片令人神往的中间领域(intermediate space),而这片领土也正是创造性艺术治疗师所依赖的:转化空间中有更多的模棱两可,更加细微的差别,更丰富的质感,更流畅的动力。正是从这些转化空间滋养了创意,魔法,梦,亲密,可能性,还有艺术本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