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乐天心理咨询心理专家向瑛
前几天看到凤凰网一则新闻,30多岁的河南男子陈某,梳着精心打理的复古油头,穿着一身质地考究的黑色衣裤,当他从别人的皮夹里拿出1000元现金放入自己口袋的时候,被“等候”多时的便衣民警抓获。
想必陈某家境一般才走上犯罪道路,结果一调查,事实令人惊讶——打扮考究的陈某,家境非常富裕,他在苏州拥有价值千万的豪宅,名下还有劳斯莱斯、奔驰等豪车,他已经成家,也有孩子。
文后的评论一片揶揄:“这么励志?!”,“连有钱人都这么努力,你们还好意思在家啃老?”,“多么朴实的富二代,自食其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虽然案主陈某被抓获后说自己的动机是因为“自己的家产都是父母给的,他已经几年没有工作了,为了不啃老,不坐吃山空,他想到了偷窃”。但从评论来看,大家显然并不认同他的理由和动机,而且从他作案的经过来看,他要是想找一份工作是完全有能力可以找到工作的。陈某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叫做“病理性偷窃”的心理疾病引起的,还有一些更通俗的名字,“偷窃狂”、“盗窃癖”等,是指反复出现不能遏制的偷窃冲动,偷的东西不是个人使用必需,也不是为了赚钱,反而可能会把偷窃的钱财丢弃、送人或贮藏起来。偷窃前伴有紧张感,偷窃时或刚偷完则有一种满足感或快感。
一般他们没有事先计划,也不会想到违法,只是一种冲动行为,但一般他们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是错的,也会有罪恶感和羞耻感。通常患者会试图隐瞒偷窃行为,却并不抓住一切机会隐瞒。在行窃的间歇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沮丧和内疚等感受,但并不足以阻止他重复偷窃的行为。严重的患者为了抑制冲动行为,会避免一些引起他偷窃冲动的地方,甚至最后完全不逛街,导致社会孤立或退缩。
病理性偷窃只是一个对其行为的诊断,只是一个症状表现的描述。一个诊断可以对患者有一些理解,但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和改变情况。引起疾病的原因可能是一些躯体疾病,但更多的是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的心理因素引起,很多个案探究后了解到不愉快或失常的童年经历,而成年后的生活也会出现各种困难导致各种心结依然没有打开,甚至愈演愈烈。
如果患者自己、家人和朋友对这样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发现后应尽快处理,可使用药物缓解情绪,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及时疏通心结,让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比如这位“励志”的陈某,应该由心理医生干预下回溯他成长的过程,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他深层次的原因,打开他隐蔽的心理障碍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让他抑制住对于“偷窃”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