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一位成功政治家的个性应该是怎样的呢?霍兰德的定义是: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其中蕴涵的功利主义和屈原浪漫主义思想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还可以看到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毛泽东的作品里,则到处显现着对世人革命的呼唤和感召:从“打土豪分田地”紧紧贴近弱势的工农群体,到后来靠近资本家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等无不是根据革命的需要,调整战略方向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达到目的;再者,毛泽东是更彻底的革命者,完全不对任何当权者和现有制度怀抱期望;同时既便是在最低迷最黑暗的时候,毛泽东写下的依然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乐观、坚毅且百折不挠的精神跃然纸上,完全没有眼泪、哀怨和悲苦。如此充满昂扬斗志的作品被公认为“战斗檄文”,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前赴后继,追随毛主席最终夺得政权,而成就实现了毛主席最初的政治抱负。只是为实现目标可以灵活变通的模式给新中国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反观屈原的个性,他典型艺术家特质的弱点很快就给他招来了排挤和陷害:从政后3年(23岁)屈原便开始变法,直接触碰旧贵族利益,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与顽固势力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仅仅3年之后(26岁),皇帝就因听信上官大夫谗言而对他进行疏贬;并且再1年后即被初次流放(27岁),5年后才重返朝堂;但仅仅又过了3年,屈原再次被流放,这次长达16年。在这期间,无数人奉劝利诱他离开楚国 -“良禽择木而栖”都被拒绝。最终,伴随楚国的灭亡,时年62岁的屈原选择投河自尽来坚守自己的理想并拒绝向现实的妥协;成就了他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一生。没有变通及灵活的屈原也绝对不会引发祸事,因为追逐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不在他的价值系统里。
有人说心理学的一个功能是让人们“各安其命”,不要“丫鬟做着小姐的梦”,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屈原的一生挑战了实际不符合他人格类型及素养的职业,但可能正因为一直处于这样的困顿压抑中,才让他免于在安逸生活里丧失创作源泉和动力,而给后人留下如此丰厚划时代的文学作品。
上一篇:屈原抑郁的错位人生(一)
作者介绍:
何 峻:
英国威尔士大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意象对话、催眠和家庭治疗。电话咨询个案几千人,面询个案时间数百小时。曾为轻度神经症、职场受挫者、婚姻危机者、情感纠结者、弱势家庭子女、亲子困惑者、创伤未愈者、同性恋以及青少年行为不良者和残障人士等数千人提供了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