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季,粽子在锅里“咕咕”地散发粽叶的清香,人们品尝嘴里混合糯米和酱肉美味的时候,总不由想起两千多年前满怀愤懑投江的屈原。纪念年复一年一辈又一辈地在农历五月初五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日子里重复着,个中原因并不是人们只崇拜他在开创全新诗歌之路所做的杰出贡献;更是纪念他至始至终执着于对信念、对国家、对民族单纯的绝对忠诚,在任何利益和困苦面前的不屈服不妥协,即便是本人长期受尽折磨和凌辱也矢志不渝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小小的粽子也正是祖先在提醒我们那曾经有过的坚韧纯净。
祭奠屈原的行为已经成为了隆重的民族仪式,是种风俗习惯,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屈原的悲壮人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论语》早有记载“学而优则仕”,按照古代的社会现状,长久以来“学”实际只指“文”- “文而优则仕”,这一约定俗成的理念造成大量的文学家都是在绽放较高的文学才华后,踏上仕途成为政府官员,而奉天子之命,行臣子之责。屈原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饱读各种诗书,得志很早;19岁便展露了卓越的军事外交才能,20岁就入主县衙,从此青云直上,位至左司徒。从奠定他文学巨匠地位的作品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本身作为诗人的性格特征:
l 浪漫多情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屈原打造了历史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他运用了大量的“赋、比、兴”的手法,及众多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环境,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l 极具创新
屈原的《楚辞》开创了新诗体,还吸引了后代许多文人效仿创作并绵延到东汉,成为共17篇的诗歌集;他率先在《离骚》用2,400多字长短灵活的句式,打破了长久以来源于《诗经》4字短句为主的短篇格式;在内容中也突破了取材限制,汲取了从历史、鬼怪传说到心理状态等等的任何素材养分,所有内容都能成为他信手捻来的创作原料;除此以外,他还通过句尾虚词的使用,创立了“一唱三叹”的雅韵。屈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新足以彪炳千古。
l 耿直坦率
论人:“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论己:除了毫不掩饰地抒发各种郁闷、愁苦和压抑的情绪外,还对自己哭的心理状态也从不吝惜笔墨:“泣涕交而凄凄兮,思不眠而至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这样真实、无所顾忌宣泄自己情绪的文字不知道被他的政治追随者看到,是该怎样的不知所措)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屈原这些从春风得意时期开始的传世作品,都反映了他个人抑郁质和粘液质的性格特征:敏感、孤独、踏实而缺少灵活性;同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屈原非常符合艺术家的类别: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故而,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屈原同时还是有远大政治理想的政治家,而且是位理想主义者;’他对楚国和国君抱有深厚的情感和寄托,在其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种种负面情绪的描写。这实际上说明屈原的职业选择已经违背了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中的“快乐从业”原则 - 人们只有在从事符合自己人格类型和兴趣的工作时,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快乐地工作。
作者介绍:
何 峻:
英国威尔士大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意象对话、催眠和家庭治疗。电话咨询个案几千人,面询个案时间数百小时。曾为轻度神经症、职场受挫者、婚姻危机者、情感纠结者、弱势家庭子女、亲子困惑者、创伤未愈者、同性恋以及青少年行为不良者和残障人士等数千人提供了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