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治疗案例
作者:杨彩莲
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的强迫性思维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仪式化行为的一组神经症。强迫症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强迫性思维往往一开始就持续某一个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的思维会像病毒一样出现变异,泛化成为不同的强迫性思维或者情绪,最终演化成一组强迫性行为。
小A,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姑娘,父母离异,自小与母亲一起长大。小学三年级时,别人说她的鼻子长得太丑,小A开始越发觉得自己塌鼻梁,越看越丑。后来控制不住开始不停地想自己的鼻子丑,以至考试的时候也想,连题目都不能继续做下去了。后来,去了精神科,吃药以后好一些。但没想到,一年以后,最疼爱她的外婆过世了,这件事情给小A打击很大,小A开始睡不着觉。很怕外婆的灵魂回来找自己,于是一天到晚开始脑子里想“
外婆是不是来了?”“外婆要不要带我走啊?”“我不想死啊”,这些语言在小A的脑袋里像唱曲一样循环播放。小A的妈妈继续带她服药。3个月后,小A出现泛化症状,开始怕灰,怕油漆,怕粉尘。一看到这些东西,小A的脑袋就进入自动播放循环模式。导致小A必须休学寻求新的治疗。
当我看到小A和她妈妈的时候,她妈妈一脸的疲惫,可见是长期担忧和恐惧导致的结果。小A看起来很干净,背着一个小包,我注意到她的鼻子长得很小巧可爱。小A睁着惊恐的眼睛问我,现在怎么办?能不能治疗好?在了解了症状并进行了诊断以后,我们开始了首次治疗。在这个过程里运用了认知行为和催眠治疗技术,看到了小A童年模式中的卡带位置,我们同时进行了无意识修复潜能的调动技术。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小A出来跟我讲,她感觉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第四次治疗以后,小A发了一个信息给我,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在心理学上有系统脱敏法等比较有效的技术,但强迫性思维的起因往往和成长环境和行为模式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根源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助于症状彻底地去根,患者更易重新开始面对崭新的自己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介绍:
杨彩莲
华中师大应用心理学硕士;中科院心理所在读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具备多年企业任职管理经验和心理咨询个案疗愈经验。曾任某大型测评公司人才评鉴专家,某教育集团企业“国学与心理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三年以上内观禅修实证经验,开设研究室与心理咨询室,并带领一年以上正念觉知工作坊。同时是易经皇极数传承人,问道杂志专栏作者。咨询特点为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和陪伴成长为核心,灵活运用各项咨询技术。咨询风格为平等、关爱,深信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最重要的是唤醒内在的自我修复力量。
擅长于: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婚姻情感问题、职场压力、亲子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