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爽约的应对方式
上一篇说了爽约人的心理机制,接下来说说如何面对爽约人?是一见永不再见?还是再也不见?这里提供几个处理方式,你可以选择。
l 正确归因:这与你无关
凡事要进行符合事实的归因。所有爽约事件的回避都有存在的理由,别人的爽约与你无关。你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进行任何的自责。
l 疏导情绪:不让不良情绪留下阻滞
你无需为此“回避行为”去付任何情感帐。你可以承认自己很难过,对此结果感到失望。你也可以打个电话告诉你的朋友或者寻求专业的情绪疏导,很多头疼、胃病、乳腺问题,甚至心脏病等,最开始往往都是心因性的不适。
不良的情绪需要一个合适的出口,否则还会影响我们本来亲密的社交关系,这样的“情感帐”,使我们得不偿失。
如果有机会再次与爽约人会面,你也可以清楚地选择是否要陈述自己对此类事件的感受——当然陈述不可以变成情绪的发泄。目的是让爽约人学会直视自己的内在需求,学会尊重他人的时间,而不是选择不成熟的回避行为。
l 共情对方:可以理解,无需认同
虽然不合理的“爽约”是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但我们也需要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理解这可能是一种惯常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在彼时彼刻,他/她的行为是完全合理的。
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约见”的时机是否合适,在双方的关系模式之中,是否我们可以再做些什么,使之更加改善。
l 升华:更加尊重他人的时间
升华最早是精神分析的概念之一,它是指原始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冲动转变成了更高级的发展形式。比如在弗洛伊德的观念里,一个人可以把偷窥欲望升华,于是成了摄影师。把犯罪欲望升华,于是成了律师。把死亡欲望升华,于是成了医师……你也可以把这种被爽约后的扁人的冲动升华,于是变成了一个尊重他人时间的受尊重者。
因为你体会到了被“爽约”的不适感,于是我们更容易体谅他人。被尊重的感觉是这个世界上极为宝贵的礼物之一,你可以选择是否把这样的礼物给予更多人。
作者介绍:
杨彩莲
华中师大应用心理学硕士;中科院心理所在读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具备多年企业任职管理经验和心理咨询个案疗愈经验。曾任某大型测评公司人才评鉴专家,某教育集团企业“国学与心理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三年以上内观禅修实证经验,开设研究室与心理咨询室,并带领一年以上正念觉知工作坊。同时是易经皇极数传承人,问道杂志专栏作者。咨询特点为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和陪伴成长为核心,灵活运用各项咨询技术。咨询风格为平等、关爱,深信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最重要的是唤醒内在的自我修复力量。
擅长于: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婚姻情感问题、职场压力、亲子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