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具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经·说卦》
在《神秘的命运密码:中国相术与命学》里对相学的理论基础分析道“中国相术、命学的哲学根据,是阴阳五行之气自身消长、生克、制化的循环运动的模式,且又以求“中和”为贵,人的命运实为这一宇宙运动规律的种种效应,天不变道亦不变,人的命运也不变。”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故地具刚柔之体,而能生育万物也。山者地之刚也,土者地之柔也。刚而柔则崒嵂而不秀,柔而刚则虚浮而不实。故人之有骨肉也,亦若是矣。故肉丰而不欲有余,骨少而不欲不足。有余则阴胜于阳,不足则阳胜于是有。阴阳相反,谓之一偏之相。
——《太清神鉴·论骨肉》
大意是说,人与天地之间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整体,天地成物的规则同样适应用于“相”。人的身体有骨有肉,骨就像山川,肉就好比大地,骨代表刚,肉代表柔,如果山上土壤稀少,很难长满说说匆匆的植被,更不用提硕果累累。如果山川不显,全都是厚沙淤泥,也不能显出奇秀景观。所以,胖不可以见肉,瘦不可以露骨,这才是阴阳平和之道。
周敦頣在《太极图说》里这样提到宇宙规律与阴阳五行、人事变迁之间的关系: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頣《太极图说》
在中国文化里,阴阳观是为了整体观,意思就是说实际上,天地万物与我们个体是一个整体,更何况同样作为人类的我们自己,我们把它叫做“天人感应”。这个观念在西方有一个类似概念收做“同时性效应”(Synchronicity),是1930年的时候由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提出。他发现一生中很相当多的“有意义的巧合事件”,但“巧合”不足以解释这些事件高度的相关性。荣格自己也试验了《易经》中的方法,他认为“《易经》是一种意识与无意识交流的仪式,它通过‘数’的组合而成的卦象来显示无意识所给予的暗示。”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物理学之道(the Tao of Physics)》中说道“在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仙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似性。”
在相学的实践应用中,处处可见易理的“天人感应”观。比如山根代表六亲,山根的高低、胖瘦、气色明暗都代表自己与六亲的感情,甚至表示六亲现在的状况等等。
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 Joseph Bohm)在《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一书中提及“全息宇宙”的概念,自此以后,诸如“我们的世界是全息”的观点陆续被提及,它的基本原理就是“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它体现为“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起始与结果之间、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之间,甚至时间表与空间之间”,都是全息的对应着。
本文禁止用于印刷品及各种音像制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心理咨询师 杨彩莲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