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知己识人系列:《鼻子你决定》——你身上的东方心理
华中师大应用心理学硕士;中科院心理所在读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具备多年企业任职管理经验和心理咨询个案疗愈经验。曾任某大型测评公司人才评鉴专家,某教育集团企业“国学与心理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三年以上内观禅修实证经验,开设研究室与心理咨询室,并带领一年以上正念觉知工作坊。同时是易经皇极数传承人,问道杂志专栏作者。咨询特点为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和陪伴成长为核心,灵活运用各项咨询技术。咨询风格为平等、关爱,深信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最重要的是唤醒内在的自我修复力量。
擅长于: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婚姻情感问题、职场压力、亲子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等。
序 言
子曰:圣人不患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一
《神相铁关刀·序》写道“相,秘术也。能指迷而越险,能解祸而为祥。其道非轻。其技非小。人定胜天,莫此为最。”并说,如果真能掌握“相学”,“得此可以遨游山水,相天下士也。”
正史中记载自尧舜禹时代就开始了相术使用,春秋战国更是相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时候兴起了一批专业相师,像姑布子卿,唐举,都是出入于宫廷王侯处所,一言可以影响政治人物命运的高人隐士,以至传世相法中尚称相术为“姑布子卿术”。敦煌石室保存的绢本相书里,可以看到两汉时期以许负为首的相法系统。据《后汉书》记载,这个时期,连皇帝选妃都要经过相师的评鉴,而且还由官方专门设立命相馆,有了职业相工的出现,也因此推动了相学理论框架的整理和建立。
三国时期出现了给曹操看相的朱建平,推动了相法的进一步发展。晋代相法虽无建设性建树,但此时因禄命法的形成,命理与面相进行合参,相法中加入大量禄命学的术语,同时也出现了“木形、土形”的五行相法。五代时期,相学与僧道之法开始融合,出现了一批像周元豹这样“目视臆断,咸造其理”的僧家相法。此时,相法转以“僧、道”为宗师始。隋唐有来和、袁天纲、乙弗弘礼等皇帝最信任的相师。至宋始,传奇人物麻衣道人出现,因与高徒陈抟(希夷先生)围坐炉炭,以指书灰传其相法,所以《麻衣相法》被称为“炉灰上的著作”,从此相学进入另一个高峰,以至后世相书大多皆宗“麻衣道人”。因此,宋代可以说是相学理论发展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相术著作极其丰富的时代,仅郑樵《通志·艺文略》记载相术著作73部,同时将汉代的“相印”、“相笏”加以发展,加入“相字”法,如宋微宗时期的谢石,即是“相字”法中“莫不神验”的高人。(《蓼花洲闲录》)
金代出了一位爱好相术的博学官员叫张行简,他的著作《人伦大统赋》被收录在《四库全书》里。张行简作为一个政界人物,在其官政空暇之际,从事相学研究,可见当时相术在辽金时代的地位。
明朝最有名的相师是袁珙(柳庄先生)和其子袁忠彻。相传明成祖朱棣赐袁珙金牌,称其为“永乐皇帝的好友”。袁氏父子留下的就是《柳庄相法》。
至清朝,官方辑录《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汇集了清以前朝野的各种资料。《四库全书》收录了四部相书,《古今图书集成》相术部将清康熙以前的相术分门别类,系统整理成《神相全编》一书。民间相士也同时收集撰述了一批相术著作,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相理衡真》。因为是甄选,所以被选入的流派可以发扬光大,被淘汰的相术门类却一蹶不振,从此导致了相术、相士的分化,也埋下了相术衰微的隐患。
清末民初,虽然也出现了像《冰鉴》、《平原相学》这样的相学经典,但因为相学理论到达极巅峰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相士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继承上都出现了困难。20世纪初相术更加没落,相士的地位也更加低下,再加上旁门杂糅使相术理论相当混乱,令后学无法适从,甚至有些挂牌的相师们自己也不懂其中深意。五四运动又加了一把火,使相学彻底被贴上了“迷信”、“伪科学”的标签,知识分子更是不屑一顾。张明喜在《神秘的生命密码——中国相术与命学》中这样提到“求教于一位以此为业的算命先生,他竟张口结舌,一问三不知,反而羞愧谦恭地问我,‘先生,你说这玩艺儿有无道理?’他那困惑诚挚的口吻,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相学的末落似乎与西学渐进有关系,殊不知,西方也有自己的相学发展史。据塞缪乐·R·韦尔斯研究的发现,早在古希腊时代,观相学就受到毕达哥拉斯和弟子们的崇尚,通从观察由人们的外表比如五官的特征来推断内在的自我。希腊有关观相学的主题目,很多作品都被保留了下来,并于1780年在德国整理出版,书名是《希腊的观相学作者》。1598年,贝普斯德·庖特发表了《人类面相学》文章,被称为现代观相学的创始人。莱瓦特著《促进人类知识与情爱的观相学片段》以后,许多作家开始把观相学主题与血液紧密联系,并出版了相关的作品,但平常的读者却又很难理解。培根认为“他主要依靠的是观察,按理说,应该把它(观相学)作为自然历史学科的一部分。”(《观相学·观相学的历史及其体系》)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各流派的快速发展,西方观相学逐渐没落。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T·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轴心时代”观点,他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从“相学”的角度而言,东方的相学被孔夫子见证的同时,西方的观相学也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这是因为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艾宾浩斯的前半句话,也同样可以用在“相学”上面,“相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它的历史却不短暂。因为文化和传承的断层,今人并不知其深意。因此,在写这本册子时,我将“史书上的相学”作为“前言”,并将相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上篇”,带大家一窥相学之究竟。
二
这本册子叫《鼻子你决定》,为什么先写“鼻子”,而不是其它?除了相学本身的系统庞杂、理论深厚难以短篇解释明白之外,更是由于鼻子在相学上占有特殊地位。
《易》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说卦传》)故《易经》有“天、地、人”三才之说。《尚书·周书·泰誓上》指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五官之中,唯鼻子代表“人”,代表“自己”。
《望诊遵经·诊鼻望法提纲》阐述了鼻子的重要性:“黄帝传经,五色独决于明堂,四诊先观其天牝。盖鼻者,形之始也,气之门户也。呼吸之间,通乎天地,贯乎经络,五脏六腑,无不毕达,四体百骸,无不周遍者也。”又说到“五官先生鼻”,表明“鼻子”对于健康判断的意义。
“鼻为审辨官”,相学中的鼻子代表了个性、态度,与周围人的关系,常常和做选择有关。当今相学界资深专家黄重尘教授每堂课开篇必讲“选择比努力重要”,代表“选择、决定、审辨”的鼻子就更成为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五官部位。
本册子试图以通俗、精简的语言阐述清楚“鼻子”在相学上的结构、意义以及与其他部位的关联,使读者容易掌握,并用相学的知识帮助自己的日常生活。
三
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麻衣神相》
《神相全编》里举了一个例子,“昔柴羔(孔子的弟子)貌恶未学,性至愚卤,一见孔子之后,启蛰不杀,方长不折,不径不窦,居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卒成大贤,学问变化之如此。”意思是说,柴羔在未受孔门教化之前,相又差,性情也不好,后立志改过,躬行圣人教导,最终成为贤者。像这样改心变相,继而转换自己命运的故事数不胜数,《人伦大统赋》说“借使修德于心,吉凶可易。”由此可以看出“相学”对于改相的主张。
民国初年相学家汤绣屏认为“盖相学实孔门心性之学,亦即泰西(西方)之所谓哲学。”(《平原相学·相士之自律》)他在《平原相学·总论》中对于相学的社会价值作如下阐述:
“盖相学固与儒家、佛氏同为指人迷路,趋吉避凶。不正者使之正,不才者使之才。所谓愚者明,柔者强,而人定可以胜天矣。故对丧阴骘者,劝其修省归正。现凶纹者,劝其安分避灾。至境遇困苦而不欲生者,则妥为慰藉,使之不生短见。沉溺酒色而近于死者,则善为勉励,使之即早回头。其现有老亲者,则勉以色养无违。有幼子者,则诫以教养兼施。富贵者劝其学宽。聪明者劝其学厚。
士则劝其敦品勤学。农则劝其尽力田畴。工则劝其专心技艺。商则劝其诚信无欺。其功用诚非浅鲜。岂可以小道轻之。”
汤绣屏对相学和相术作区分如下:
“至世俗之所谓相者,非相学也,是相术也。相术者,多只口诵相人之书,不求甚解,即出而问世。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亦不问其所以然。彼固自命为相士也。相学者,系于科学中以研求‘相之理’,于经历中以推究‘相之用’,既知其当然,而又求其所以然。是故相术则浮光掠影之说也。相学则即物穷理之道也。”
邵子曰:“因探月窟方知物,未涉山根始识人。”我们希望读者能从这本“相学”小册子开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经·说卦》)。而非仅仅追求“相术”之灵验,失掉了科学求证精神。
本文禁止用于印刷品及各种音像制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文章来源: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心理咨询师 杨彩莲
上一篇文章:
有关抑郁症的波动理论
下一篇文章:
“跟别人对着干”的背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咨询项目: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一般心理问题
组织项目:企业EAP疗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