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晏永群
在一次亲子活动现场,孩子们都在开心地嬉戏玩耍,一位5岁孩子的父亲不断地责骂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肢体碰撞,还时不时地跑过去给孩子背上敲两下。 不到10分钟,这个5岁的孩子在父亲的眼皮底下把另一个男孩给打的哇哇叫。尽管对方父母表现得很大度,可这位父亲还是边骂边把孩子揍了一顿。
等孩子们安静下来后,我引导家长们就刚才发生的事情做一个讨论分享:为什么孩子会有攻击行为?
这个话题一抛出: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也谈及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们玩耍时总是动手,怎么说也不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我们问及家庭环境时:好多家长都不好意思地说:就像他妈(或爸),尤其是刚才打孩子的那位父亲,好像突然明白:是自己教会了孩子打人的。
其实,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家庭教育、心理原因、网络媒体的影响等。其中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是最大的。
1、家庭氛围:有的家庭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吵架甚至打架,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他(她)也就习得了这种方式跟小朋友相处,当对方不合自己心意时,要么口头攻击(叫骂),要么动作攻击(动手抓或动脚踢)。
2、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一般攻击性强的孩子,其家长(至少一方)也是爱动手的,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爸爸,很担心孩子与伙伴们发生冲突,当看到孩子的行为可能对其他小朋友有威胁时,要么大声提醒(其实,孩子在玩耍,根本听不见家长在说什么),要么干脆在背上敲两下。从后来的分享中,我们也知道这位爸爸平时在家看不惯孩子的行为都习惯了顺手在他头上或背上敲一下(他不认为这是打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了一点:当别人做得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是可以这样对待的(动手)。
3、家长的教育:有的家长看到或者听说孩子在外受了欺负没还手,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会责骂孩子:你没长手吗?你不知道打他吗?有的家长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软弱总被人欺负,长大没出息。无论是出于怎样的心理,这些话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孩子永远都想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都希望令父母满意,既然父母是这样期望的,那下次就跟小朋友对打。如果这个孩子在跟小朋友对打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以后对方再也不跟他抢玩具了,这个行为就养成了。因为他明白:原来这个行为是可以保护自己的甚至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的。何乐而不为呢?孩子的攻击行为就有可能由被动演变为主动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攻击性行为,作为家长,一是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不要轻易动手打孩子,夫妻之间更不要动不动就动手打架。 其次,当孩子在外受欺负后,首先要肯定孩子不动手打人的行为,然后再问明发生冲突的原因,教给孩子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及与同伴和谐相处的道理。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