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
内疚,是和谐关系的调节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做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
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疚的努力。结果,内疚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这内疚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这就像在一段婚姻关系中,丈夫想要逃离“无可挑剔的完美妻子”的缘故。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你的关系需要调整了。假若你懂得接纳自己的内疚,并帮助对方接纳他的内疚,那么关系就会自然地流动,自然地走向和谐。
许许多多的“好人”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受,企图彻底消除自己的内疚感。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禁欲、助人,禁欲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的付出,而助人则是只付出不接受。禁欲者拒绝接受任何馈赠,这种人生态度会让我们无比孤独,我们拒绝一个人的付出,其实也就是在拒绝与这个人建立关系。如果我们拒绝所有人的付出,那无疑就是在拒绝与所有人建立关系。关系是一个生命的核心因素,是我们痛苦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来源,禁欲者拒绝了关系,其实也就拒绝了生命。不同于禁欲者,助人者则是疯狂付出,他们的付出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的接受仿佛就不值一提了。正常的人不会喜欢这样的助人者,因为你假若和他建立了关系,那么,你常会在这个关系中感到,你的付出是不值一提的,而接下来的结论就是,你也是不值一提的。一般的人不会喜欢这种感受。并且,因为我们总是对付出抱有敬意,所以尽管我们不喜欢“我的付出不值一提”的感受,但我们难免会对疯狂的付出者产生敬意。这种敬意就化为了助人者的一种权力感,产生了这种权力感的助人者会严重地“问心无愧”,在他巨大的付出面前,其他人都没了说三道四的资格,这就是“助人者”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哲学,但其核心逻辑——“与其让我欠你的情,不如让你欠我的情”——远不是多么伟大,相反是一种幼稚的逻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