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的期待毁了孩子的自我
文章来源: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刘扬
曾经有这样一位来访者,男,20岁出头的年纪,因为社会适应不良由父母陪同过来咨询。父母之前一直认为孩子患有社交恐惧症,不愿和别人交流。然而几次沟通下来,发现孩子表达十分流畅,特别健谈。只是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总是觉得其自我认知模糊,除了其爱好的篮球游戏之外,其它给予自己的评价大多都是负性的。他常用“傻”、“傻子”、“懦弱”等词语来评价自己,因为担心自己“傻”、“懦弱”被他人嘲笑而与周围人保持距离,不愿和他人建立亲密稳定的关系。而追溯得知这些词语都源于父母日常生活中对他的评价。
咨询过程中了解到,来访者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于其从小就给予了很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要求与期待也产生了。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聪明”、“强大”等品质时父母满意自豪,反之,父母则失望生气。
然而,很多中国传统父母的特征是:当孩子表现不错,他们尽管内心满意却担心他们骄傲,因此很少及时反馈对孩子加以赞赏;而当孩子表现不好他们感到失望时,却立即表现出生气不满。久而久之,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很少对他笑,父母很少给予他理解。他看到的只有父母对自己的不满意,渐渐地自己也开始对自己不满意。个体的低自尊状态就这样开始形成并不断强化。
因此,作为父母,当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心存期待时,请告诉自己,我们对他的期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不能强加于他。若我们坚持要保留对孩子的期待时,我们需要有这样思想准备:“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的期待可能不会一致”,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将这种期待传递给小孩。孩子的行为若是满足了我们的期待请给予他赞美,倘若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我们不妨想想他为什么不能实现,是我们给予他的期待不够合理,还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千万别让我们的期待毁了孩子真实的“自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