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占海燕
在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表达母亲对儿子深沉的无微不至的爱护。
毫无质疑的,我们都赞美母爱的伟大,然而,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母亲所拥有的担忧的情绪对母亲来说,是不快乐的,那么这种担忧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呢?
儿行千里,母亲担心的对象是儿女,担心的内容可能是儿女一个人远离家乡,自己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的生活,不能很好的处理在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不能承受自己应该承受的压力等等。其实,母亲对儿女的这种担心的深层信念是:你做不好,而我可以做好;你承受不住,而我可以承受。担忧的背后其实是对子女能力的一种不信任,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自信。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说,便是母亲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之间的矛盾。在母亲的心中,内在的父母对内在小孩的能力是不信任的,是担心的。母亲的内部心理是矛盾的状态,母亲的担忧对于子女自信心的培养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比较好的状况是,儿行千里母不担忧,但依然保持对子女的关爱,并相信子女自己有能力去克服自己生活中的困难,母亲心中对子女能力的信念应该是:我可以做好,你也可以;我可以承受,你也可以。这样的信念对母亲和子女的分离焦虑的处理会很有好处。子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事情,特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离家,对父母来说更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
母亲心中对孩子的这种积极信念会更好的处理母子双方的分离焦虑,使父母和孩子都能更好的独立,面对和接受以后的生活。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