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从最初就会产生焦虑和冲动,为了应对这些焦虑和冲动,他会发展出一些表现方式,当妈妈能够不报复地面对孩子的攻击,并能对孩子的焦虑与冲动接纳和理解时,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接纳和理解自己的焦虑和冲动,然后能够与真实的妈妈建立真实的关系。
关系,是一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土壤,甚至在受精卵形成之前,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设想,就已经形成了妈妈与孩子的关系的雏形,妈妈是希望这个孩子到来?还是并不想要的?又或是为了满足老人家的要求而要的?……这本身已经奠定了亲子关系的基本风格。
随着怀孕的进程,肚子一天天地大起来,行动更笨拙了,有人吃不好,有人睡不好,然后,有了胎动,随时能感觉到里面的小生命,再然后,肚子更大了,顶住胃,压迫所有内脏器官,睡觉翻个身都变成了困难的事……这个过程,身体上很难受,心情上很复杂,妈妈又是如何渡过的呢?愉快、欣喜?还是烦躁、厌恶?这些情绪都能通过体内一些成分的浓度改变,传递给孩子,是的,没错,胎儿是可以在情绪感受上与妈妈同步的。
终于出生了,妈妈的心情又是如何?看到你的孩子时,是喜欢?踏实?失望?嫌恶?还是别的?这些心情会决定你会如何与这小小婴儿互动,也会决定在他有所反应之后,你会如何理解与回应他。于是他的行为模式,会朝向能够跟你更好地互动而发展,至于潜能部分,适应这份关系的潜能会得到发展,另一些则无法发展。
而你们之间互动的方式,就会成为他这一生与人互动的方式的模版,当然在每一次的互动中,都会给这份模版增加点什么或减少点什么。
小婴儿一天天地在长大,他会有忍受不了的感受,也会有无法遏制的愤怒,这些都会变成指向妈妈的发作,可能是大吵大闹、哭个不停、非要躺在地上、喊叫,甚至口出狂言还动手打人。妈妈们会如何应对?
温尼科特强调,“不报复”是最重要的。当然,没有几个妈妈能承认自己报复孩子了。以下,就是报复了的情况:用更大的暴力来制止了孩子的发作;用不要他、关小黑屋、关门外来制止孩子的发作;用几天不理孩子来令孩子道歉;强忍着自己的愤怒,但整个家里好像弥漫着乌云……这些方法,看起来能快速见效,那是因为这些方法激发了孩子的恐惧,建立在恐惧之上的顺从,长久下去会导致什么?大家尽情联想吧……孩子到底恐惧什么呢?孩子恐惧的是失去,害怕爸爸妈妈再也不爱他、再也不要他了,孩子宁可天天被打,他也需要感受到,爸爸妈妈不会抛弃他,爸爸妈妈是在乎他的。
这里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的是,不要让自己控制的欲望披上“教育”这件漂亮的外衣。
如何“不报复”地应对呢?
首先,如果有伤害性的行为要立即制止,用语言制止或者抱住他,或是其他适合当时情况的方式;
第二,肯定孩子那些感受和想法的存在,你可以说“因为妈妈没有答应你,所以你觉得很生气。”或“妈妈知道你觉得很委屈,他们不该这样对待你。”等等,同时陪他呆在这份难受中,陪他经历这份难受;
第三,在孩子的情绪真正平静之后,他才可能听得进你讲道理或是给建议,此刻不妨多问问他自己的想法,那句“元芳,你怎么看?”,我们不妨多问问孩子“宝贝儿,你怎么看?”、“你觉得呢?”、“你打算怎么办?”之类,只要你能保持开放地聆听,相信孩子会说出许多让你意外的话来。
第四,接下来很重要的是,不要打击孩子的想法,不要试图让孩子想得跟你一样,不要在鼓励他说出来之后又说他是错的,你可以说“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虽然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不过,你这种想法也不错哎。”、“谢谢你对妈妈这么信任,愿意告诉我这么多。”……你只需让他感觉到,在你这里,他是可以说心里话、说实话的,并且可以自由地说,而不用担心会造成任何糟糕的结果,就可以了。
随着一遍又一遍地经历这样的过程,孩子将越来越能经得起挫折,面对挫折时会有更多地应对方式,也越来越能接受现实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还将越来越能与真实而完整的妈妈相处,并学会适应更多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从生命最初就是,并且一辈子也不可能脱离关系而存在。所有的事情发生在关系中,所有的困扰也发生在关系中,而所有的美好同样发生在关系中。
文章来源:转自 心灵咖啡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