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乐天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师:晏永群
来访者小安是一个IT工程师,自我陈诉两个月前被提拔为团队领导,工作中除了以前的专业外,另增加了项目的分配,人员的调动这些工作量。自此,她晚上经常梦见工作场景而且常常从梦中惊醒。希望通过咨询能够得到缓解。
小安在单位与同事相处很好,用她自己的话说,大家对她的评价都不错,所以才得到领导信任。按理,自己工作能胜任,人际关系好,那压力来源哪里呢?原来小安从来就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总感觉跟人说话好累,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得罪别人,让别人生气,而影响彼此关系,甚至影响自己晋升。咨询师感觉到:这个女孩的内心非常冲突,从内心来讲,很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而现实中因害怕冲突又不得不八面玲珑,像一个和平使者。她有着强大的“超我”和“本我”,这两个“我”又极度地互不喜欢,互相排斥。说白了,小安是一个很不喜欢自己的女孩,她把对自己的喜欢寄托到了别人对她的态度上,这也许就是她感觉累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让她有着这样冲突的人格特质呢?在她成长的路上,发生过什么事?经历过怎样的创伤体验?
原来,小安2岁前跟父母一起生活,2岁—6岁因为父母关系不好闹离婚,自己被寄养在奶奶家。在奶奶家的几年,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玩,当咨询师问她:“当一个小女孩经常独自一个人玩的时候,她通常会做些什么呢?”小安答道:“在想象。”在她寄养在奶奶家的那段时间里,她把自己内心的诸多情绪和感受,比如,对爸爸妈妈的情绪感受,对周围人和事的感受都通过“想象”重新构筑成了一个令自己快乐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让这个孤独的小女孩享受到了现实中得不到的关爱与快乐。6岁后,小安回到父母身边读书,爸爸工作很忙,父女俩不亲,妈妈要求很高,那时感觉无论怎么样都不可能得到妈妈的认可与赞许,自己永远不是妈妈喜欢的那个女儿。这种感觉一直到自己工作后,因为收入不错,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才有了变化。
小安告诉我,她记得自己10岁开始就躲进自己的“乌托邦”了(因为小安不愿意让咨询师走进她的神秘乐园,我们不知道这里有些什么),12岁时自己修改了乐园中的一些人和事,19岁时再次增添了一些人和事。在这里,她就是女王,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置的,只要她高兴就可以。其实,小安不知道,也许在她两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乌托邦”了。她一直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用这种防御机制完全隔离掉现实中“不被喜欢”,“被抛弃”等等诸多不好的感受。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后,为了讨得爸爸妈妈的喜欢,为了不再被抛弃,她把自己真实的感受隔离掉,为人处事完全顺从旁人的意愿,或者各种社会教化或规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非常“功利”的小安。自小的经历告诉她:自己要表现得符合别人的要求,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这就形成了她非常冲突的性格特质:一方面很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其实是成长经历中自己不被喜欢的投射),另一方面又使劲地讨好周围的人以消除自己害怕被抛弃的恐惧。这就是她不快乐的根源。
显然,小安自小构建起来的“乌托邦”确实能给到她快乐的感受,在这个“乌托邦”里,她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都可以得到足够的满足。可是,那毕竟是小孩的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对已经33岁的她失去了效应,所以她不快乐。这种不快乐,正是她的潜意识在提示她:小安,其实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了,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你了,是你成长和改变的时候了!
是的,小安她必须学会面对过往的创伤,面对现实,学会悦纳自己,强大“自我”的力量,学会给自己强大的“超我”松松发条,让“本我”的欲望在现实中得到适时地满足,不逃避孱弱的自己,不逃避复杂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与幸福!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