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的父母大多是80后,教育好孩子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看很多书,听很多专家的讲座,希望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更希望找到一种唯一的标准的方法。其实这是不现实的。
一、孩子个性的差异。孩子是不一样的,虽然心理学、教育学都在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质与共性。但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适合别人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特质而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犹如东施效颦,收效会适得其反。
二、孩子的心智在发展阶段会出现明显的差异。现在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是全才,于是心急火燎地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读写能力。2岁背唐诗宋词,学英语,很多孩子也确实在这方面的成绩凸显出来,家长更是为自己孩子的聪颖而沾沾自喜。其实,这是一种假相,是由父母的智慧叠加出来“伪智力”。科学研究表明,智力过早熟的孩子往往成年后都不聪明。其实,6岁前的孩子更要注重感知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信息刺激就好了,不一定钢琴都要过10级。家庭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切忌拔苗助长。
三、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孩子。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心理需要是不一样的,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犹如对待三岁大的孩子一样,结果孩子逆反,亲子之间频频产生矛盾,出现冲突。家长必须以全新的方式看待孩子并愿意伴随孩子成长。
文章来源: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晏永群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