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长打电话担心自己孩子性取向有问题,非常苦恼、焦虑。在咨询中也有不少同性恋咨客为自己的“另类”的性取向而苦恼。
首先我们要了解同性恋形成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对同性恋的研究持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是认为生理原因,是遗传因素。认为先天遗传会导致一个人从幼儿起便产生性倒错,进而形成同性恋倾向。比如女性化的男孩,角色认同为女性,天生喜欢跟女孩玩耍,喜欢女孩的花衣服、布娃娃,喜欢跳橡皮筋等,不喜欢舞枪弄棒;如果是男性化的女孩,天生就具有男子气,她的性别认同为男性,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具有男子汉气质,她们爱打抱不平,喜欢保护柔弱的其他女孩,假如家庭家庭教育又当男孩子养,就更加强化了她们内心男性化的欲望,显示了同性恋倾向。这些孩子在青春期后,异性对他(她)们并不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他们的性对象很容易转向同性,形成同性恋。
二是心理社会因素。儿童3~5岁是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即父亲或母亲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同时会伴着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个阶段如果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采取合理态度,既不过分抑制也不过分刺激,儿童就会顺利通过关键期。假如儿童在这个时期遭受到嘲笑甚至辱骂,心理创伤会让儿童把这种情结潜藏在意识里,在性成熟后就容易发生相似的心理异常。
可以说,同性恋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如果同性恋本人有意愿改变自己的性取向,一般来讲,由单性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性恋一旦脱离这种环境,多数同性恋者会终止同性恋伙伴关系。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引起的同性恋通过心理治疗也可能会有所改善。而遗传因素所致的同性恋多半从儿童期就形成,且难以矫正。
其实同性恋也好,异性恋也好,二者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选择一个对象来“恋”,只是选择对象的性别不同而已。尽管我们对同性恋群体持宽容的态度,它毕竟是一种偏离正常的现象,而且,男性同性恋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如果你正为自己“另类”的性取向而痛苦,建议通过专业人士帮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快乐成功!
作者: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晏永群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