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勃,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蓝勃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人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
文章来源: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杨彩莲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多动症的发病率是20%。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60%的多动症患儿会在14-15岁左右出现“发育型”改善。
...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接孩子上学、放学,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爷爷奶奶带着,孩子的教育便成为了一个问题,随着这种情况的越来越普遍,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孩子6岁之前所接触到的环境、关系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关系模式。 隔代抚养,从某种角度来说,减少了教育的责任感,在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那个成长年代,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是生活最大的满足了,他们会将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投射到孙子、孙女的身上。
...
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萨勒曾经做了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一群4岁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开始实验的时候,他会对他/她说:现在在你的面前有一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回来的时候,不仅这颗糖归你,我还会另外再奖励一颗糖。假如你不能等,你吃了这块糖,我们就没有第二颗糖的奖励了。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两颗糖,但是都不想为此煎熬地等待20分钟;假如马上吃掉眼前的这颗糖,那么就没有了下一颗。当然,在这个实验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各种反应。当他们看着眼前的诱惑的时候,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为了熬过这20分钟,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或者用双手抱头不让自己看糖,还有孩子开始唱歌跳舞,还有些孩子干脆躺下来睡觉。萨勒的实验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孩子熬过了20分钟,最终得到了两颗糖;而另外的三分之一的孩子选择了在萨勒离开之后几秒钟内把眼前的糖果塞到了嘴里。尽管当时的结果已经出现,但是这个实验还没有完全结束。经过12年的跟踪调查,4岁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16岁的青少年,萨勒在这些孩子中惊奇地发现,凡是能熬过20分钟等待的孩子,有着较强的自制力和坚持力,有较高的自信心,能充分肯定自我,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乐于接受各种挑战。相对应地,其余那些选择吃眼前的一颗糖果的孩子们,相对地表现出犹豫不定、嫉妒、神经质、抵不住挫折、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等等状态。
...
...
你经常责骂孩子吗?那么你责骂是使用的哪种类型,下面一定有一种是你常用的吧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经常把工作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带回家里,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回家一顿牢骚,或者在工作中看到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事情了,回家后一顿评头论足,还带上很多自己的不满情绪,抱怨,指责。父母们大多以为,这么做,自己的情绪可以宣泄了,心里可以达到平衡了,压力也有所缓解了,自己就舒服多了。殊不知,自己在孩子面前已经犯下了很大的错误,自己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一个母亲问我,她的5岁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哭闹,扯头发、大喊大叫、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自己该怎么办?我问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表现得最为哭闹?这位母亲很诚恳地回答,在孩子想得到一个玩具而大人不同意的时候最为明显。我问她,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表现的时候,你们是如何应对的呢?这位母亲就回答:那还有什么办法?当然是到最后只能买给他了!我说:这就是问题所在。
很多的妈妈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说:宝宝不哭,妈妈给你吃糖!或者宝宝不要闹了,妈妈给你看电视好不好?原本孩子的哭闹和吃糖或看电视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事情,反而被父母们一开始就拉扯到了一起。当父母们一次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去满足孩子的时候,逐渐地,在孩子这里形成一种越来越强而有力的条件反射----原来我这样哭闹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呀!于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大脑中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甚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以哭闹等各种形式来要挟自己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