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勃,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蓝勃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人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
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
桑多尔·费伦齐,匈牙利神经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家,1873年7月7日出生于密什科尔茨,并于1933年5月22日在布达佩斯逝世。他是巴鲁克·弗兰克尔(后来改名为伯纳特·费伦齐)和Roza Eibenschuitz的十一个孩子中的第八个孩子,他父亲是一名书商、印刷商和票务代理人,他父亲和母亲都是来自波兰加利西亚自治区的犹太人。在费伦齐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在家乡的新教学校学习之后,费伦齐去维也纳攻读了医学学位,并于1894年获得了毕业证书。在他还是学生时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共情(empathy),也称神入、同理心,是一种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感同身受地体会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英文单词“empathy”源于古希腊文“empatheia”,其中em的意思是 “进入、朝向(in,at)”,patheia的意思是“激情或痛苦(passion or suffering)”。这个词被德国哲学家赫尔曼·洛采(Hermann Lotze)和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Vischer)改编并创造了德语单词“Einfühlung”,最早被用在美学领域。1897年德国哲学家西奥多·立普斯(Theodor Lipps)将其引入心理学,1909年,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铁钦纳(Edward B. Titchener)将其编译为英文“empathy”。
...
刑事古典学派(旧派)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行为刑法,在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关系上基本走向了一个极端。行为刑法是一种法定的规则,依据此规则刑事可罚性是与在行为构成方面加以限定的单一行为(或者可能情况下的多个行为)相联系的,同时惩罚仅表现为对单个行为的反应,而不表现为对行为人整体生活导向的反应,更不是表现为对一种行为人所期待的未来危险的反应。[13]旧派虽有新旧两派之分,但其根本都在于强调法治原则及客观主义。旧派以犯罪行为为中心构建刑法理论,强调注重表现于外部之行为及其实害的特色,使得犯罪行为这种犯罪的最直观形式游离在犯罪人格之外,具有了独立性,成为刑法学体系的核心基石。尤其在前期旧派那里,行为人主观的危险性除行为时的故意、过失外,在行为刑法中几乎被忽视,犯罪人格难以进人旧派刑法学者的视域。这样在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关系上,旧派的观点无疑是非决定说的,即犯罪行为是犯罪人自由意志的产物,是犯罪主观心理的外化,被剥离犯罪行为的犯罪人格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独立性,否定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格的征表。由于犯罪主观心理、犯罪主体等与犯罪人格难以割裂,这为后期旧派在犯罪人格上的被动调整,在行为刑法的框架内逐步吸纳行为人刑法的思想,预埋了伏笔。
...贝克莱(1685—1753)因之而成名的学说,总是会逗笑学哲学史课程的学生,并给教授们引用西塞罗语录的机会:“没有什么比某位哲学家说过的话更荒诞的了。”贝克莱的哲学是荒诞的,可许多人却记得它。他的心理学是合理的,可几乎所有人都忘了。贝克莱看过洛克的一篇短文,里面论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天生没有视力的人后来有了视力。他能不能仅凭视力就判断出球体和立方体呢?贝克莱受到启发,写作了他的第一本值得注意的书《视觉新论》(1709)。洛克认为那个人不可能判断出来,贝克莱同意他的观点,可是,他却因为这个刺激而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的分析是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他说,光凭视力,一个新生儿是无法区分距离、形状、大小或者相对位置的。一个儿童学会判断空间感也决不是重复经验使然──碰触、伸展、行走。我们把视觉上的距离、大小和形态的线索与我们已经通过其它感官学习到的东西联想了起来。
...
桑代克(1874-1949)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
...